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图片联播 » 首页推荐 » 正文

意大利如何建智慧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1346
核心提示: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智慧城市受到了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信息消费的大力推进,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智慧城市受到了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信息消费的大力推进,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下半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速,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发达国家的意大利,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的实践。近日,意大利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也为中国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

智慧城市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两国都有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当前两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环境问题。

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中国区总协调官安东尼奥·赖世平看来,中意双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就是和谐。“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很多想法,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意大利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和手段有很多,我们期望通过适合的解决方案,让科技应用更加和谐,让经济发展更加和谐。”

比如,博洛尼亚是意大利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也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跑车的产地。同时,博洛尼亚也出产知名的奶酪、帕尔马火腿,以及其他的农副产品。

“这种和谐的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实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安东尼奥·赖世平说。

事实上,像这样的城市,意大利还有很多。安东尼奥·赖世平介绍说,从历史发展来看,意大利的城市是通过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广场文化逐渐形成的,城市通过广场文化,将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以及手工业和旅游文化都汇集在了一起。

而这样的城市,被看作是天然的智慧城市“实验室”,吸引了企业的兴趣。这些企业在意大利城市的人文古迹上,应用可以吸收污染的新材料,并构建分布式的能源体系。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关注节能和环保,而且具有人文关怀,从而实现技术与美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欧洲智慧城市项目协调员莫罗·埃斯波西托说。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

而在中国,一提起智慧城市,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意大利的相关专家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科技。

“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意味着不仅仅要把技术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先进手段,还要通过技术让人类社会发展得更加智慧。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为的是达成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但手段本身不能作为目的。”莫罗·埃斯波西托指出。

此外,莫罗·埃斯波西托认为,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城市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因而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比如,有的城市更关注社会生活,有的更关注艺术生活,有一些是海港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这些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以前的工业化城市变成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后工业化城市。

而要实现上述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是需要市民的参与。据了解,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市的智慧城市设计,科技部分只占33%,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

意大利专家们指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意义上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软件层面的城市,通过市民的参与,共同制定成立管理的政策,从而在城市中建立起幸福美好的生活。

意大利国家城市协会顾问罗伦·左波路芝表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制定措施的过程中,要让市民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建立决策者和市民之间的交流渠道,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比如意大利普利亚大区巴里市,据该市长米歇尔·埃米利亚诺介绍,为了实现在2020年之前减少30%有害气体排放量的目标,该市鼓励居民出行时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同时,该市还建设了一些停车场,提供给来城市的外地人口,他们可以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乘坐共同交通工具。

“我们并没有花费太高的成本,但是在两年之内,就在空气净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米歇尔·埃米利亚诺说。
 
关键词: 意大利 智慧城市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