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根据赛迪世纪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有3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智慧园区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一、智慧园区定义
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
二、智慧园区本质特征
智慧园区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包括人与人、人与技术,以及技术和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园区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智慧园区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园区可以被认为是园区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突出表现为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创新。
第二,智慧园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智慧园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共同促使园区更加智慧地运行。
第三,智慧园区是园区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园区的服务对象面向园区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发展结果是园区政府运作、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园区政府高效运行、企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幸福。
三、智慧园区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帮助园区在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协同、调度和共享机制,通过云平台的整合,以云平台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体系、对内与对外服务体系。
完善智慧园区基础设施:未来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将向着高速、泛在、融合方向发展,园区光纤网络逐步走向FTTX,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感知终端在各类市政设施上的布设更加广泛。智能通信管道充分利用RFID、移动通信网络、光纤网络等多种网络互连,充分的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各种互连。实现泛在、融合、智能网络,打造园区与通信骨干网相连的信息高速公路。
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启动“智能园区管理”建设,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来提升园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协助智慧园区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推进全面的园区管理、高效的电子政务、便捷的公共服务,有效减低企业的社会运营成本,全面提升智慧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智慧园区产业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运营方式的转变。通过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的政府服务、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消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适时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增强园区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并以智慧园区为核心形成产业链的有效聚合。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为智慧园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周到、方便、安全、贴心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供水排水、绿色建筑、燃气供热、供电照明、交通、物流、环保、节能、社区、家居等领域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充分的有效聚集人才,促使园区成为一个智慧聚集地。
四、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模型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模型主要包括园区类型、管理体制、发展阶段三个维度,如下图所示:
园区类型。为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园区,以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主要包括高新区、经开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在各类园区中,根据重点布局产业,又可拆分成各个子园区及产业基地,以高新区为例,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一般会设立信息产业园、软件园、电子商务园、动漫基地等子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