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哥本哈根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至美的图画: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徐徐海风,美人鱼雕像在海边沉思……这所有的一切,是多么的让人心旷神怡。而这么美的风景,描绘的就是本文要讲到的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人说它就像一道谜,让人难以琢磨。有人说它典雅,有人说它现代,其实它将两者很好的融合,繁华而不浮华。哥本哈根就像一颗褶褶生辉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大海与茂密的公园的怀抱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它也是“小美人鱼”的家乡,如今被誉为 “环保之都”。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让你恍如置身于“自行车王国”;海边,一排排的风电场,甚是壮观。白色的风车,节能建筑、绿色交通,交织成了一道别有风情的风景。
2008年,哥本哈根凭借自身的高质量生活和重视环保等理念被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评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2009年,市政府提出伟大构想,力争要在2015年要把哥本哈根建成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城市。为了实现这一蓝图,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如大力发展风能、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推广绿色环保建筑等50个具体项目。
自行车王国
在哥本哈根,几乎家家户户人手一辆自行车。走在街头,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比比皆是。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带着头盔,无比的帅气。在这里,1/3以上的市民自愿骑车上班,环保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当然,为了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市长不但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还为那些骑车上班的人们送去热茶和果汁。哥本哈根为何如此大力提倡自行车这种交通?这与他们的资源匮乏密不可分。1973年石油危机过后,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哥本哈根决定走一条环保之路,自行车成为交通工具的首选。为了推行这一理念,哥本哈根制定了大量的激励措施,如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上世纪80年代,哥本哈根开始着力打造自行车专用道,到了1995年时,专用道已经达到了300多公里。目前,自行车道已达数千英里。
如果在轮船、火车或者长途汽车上看见有人携带自行车,你不必惊讶,这是政府允许的。为了鼓励市民出行携带自行车,哥本哈根还专门修改了法律,大大方便了人们外出旅行。除此之外,市政府还在市内设立了100多个自行车租借点,游客只需交20丹麦克朗押金即可。当然,如果不把自行车放在指定的区域,你也不得不接受罚款处罚。
哥本哈根的红绿灯变化频率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它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如果是匀速骑车,基本上可以一路畅行,不会被红灯所卡;相反,如果驾车行驶,总会被一个又一个的红灯所阻挡,行驶不但缓慢,而且没有太多的停车场,即使有,也非常昂贵。除此之外,哥本哈根市政府还在4月至11月之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的自行车服务。
哥本哈根市政府为了大力提倡骑车,还特地打造了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而且该车道设计非常独特,一是尽可能减少中途的停靠;二是采用特殊的交通信号系统,不但可以让骑车族享受到“一路绿灯”,而且为他们倾其所想,在中途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
在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自行车,比如情侣骑的双座自行车、适合母亲带孩子骑的三轮自行车(前面带有小推车),还有父子同车的自行车(大车后面伸出一辆彩色儿童车)。即使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选择骑车,这也成为了他们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环保之旅
在上世纪70年代,和世界上其他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一样,哥本哈根也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城市污水经过下水道直接被排放到海港中,致使海水受到了严重污染,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紊乱。为了治理、改善环境,丹麦政府几经周折,痛下决心,决定投巨资建设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
经过不懈努力,再加上长期的治理,哥本哈根的水质得到大幅提升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恢复。2002年,哥本哈根市政府将治理好的码头开放成为天然海港公共浴场。码头重获了新生,其周边的工业区也随之改头换面。原来破旧的工业区被打造成为公众休闲区域,咖啡馆、艺术画廊林立。每到节假日,这里成为了一片热闹的海洋。正如哥本哈根市长说过的一句话:“人们曾经认为环保的发展将限制经济增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绿色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不只限于绿色产品和服务,它还关系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从长远来看,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而且,哥本哈根市还成为了全球风能技术的领航者,风电设备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米德尔格伦登风力发电场,有着20台总量40兆瓦的风电机组,它们可以为4万户家庭提供电力。如今,这个风电场已经成为哥本哈根的新名片,吸引着数万人前来观光取经。
此外,在大力发展风能的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寻找和发展太阳能、生物能与潮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2012年,议会通过了《2020能源计划》,提出了全新的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力争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满足全国35%的能源需求,其中风电将满足全国50%的电力需求;碳排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4%。
“绿色灯塔”
也许人们看到这个标题会心生疑虑,何为“绿色灯塔”?原来丹麦一直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种追求也上升到对低碳建筑的追求和实践上。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内,建成了第一座零碳公共建筑——“绿色灯塔”。
这座建筑共耗资3700万丹麦克朗(约合629万美元),集休闲与会议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绿色灯塔”,顾名思义,基调为绿色,与周边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其通体为圆柱形,并装有可调节的百叶窗,使整个建筑能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
进入灯塔,首先会注意到的是它的采光,由于屋顶是朝南斜切的,所以采光率非常大。再加上自动调节的天窗,挑高的中庭,使得整个屋子显得阳光充足。“绿色灯塔”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如果阳光充足,室内的LED照明灯会自动关闭,这样也节省了资源。
“绿色灯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屋顶覆盖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水泵、照明、取暖等设施提供电力。此外,它采用了热回收系统、绝缘墙壁、保温玻璃等,在为建筑提供适宜温度的同时,也高效利用了能源,对能源消耗降低到了正常水平的75%。
低碳生活
如今,低碳,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哥本哈根人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倡导并在生活中力行。如,使用发条闹钟、很少使用洗衣机、少开空调,坚持到户外锻炼。
在哥本哈根的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公益广告:今天你手洗衣服了吗?可见,哥本哈根人是多么的注重低碳生活。
如果有幸入住哥本哈根的酒店,也会体会和感受到这种低碳理念。卫生纸一般使用的是再生纸;不提供牙刷、牙膏和拖鞋等用品;厕所的水箱和水龙头都是节水的,房间的灯也是节能灯。入睡前,只要按下床边的总开关,整个房间的灯全都熄灭了。但在国内,许多人睡觉,要么客厅的灯开着,要么卫生间的灯亮着,不知浪费了多少电。哥本哈根从源头上杜绝这种浪费电的现象,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环保和节约资源。
编者手记:
美人鱼雕像静静地坐在海边沉思,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哥本哈根,迷人的风光,典雅的建筑,受用的生活理念,无不深深地吸引世界的目光。世界是热闹的,而哥本哈根是安静的。
行走在哥本哈根的街头,触动最大的便是它的环保。绿色、低碳成了它的代名词。哥本哈根人将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做到了极致,让你无时无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哥本哈根相比,中国的城市建设是否能得到一些借鉴,能否不再追求华而不实、浪费资源?能否从细节中体现低碳环保?是否从全局角度规划城市建设,而不是一叶障目?这些问题,留待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