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国内外许多地方发展的方向,珠海在去年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提出了“三年内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的目标,编制或启动相关的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就在日前,珠海开通了全省首个网上办事大厅,在智慧城市的便民服务上领先一步。笔者认为,作为特区,珠海还应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出一条创新路径。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
珠海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城市,在互联网技术领域也有许多亮点,打造国内一流智慧城市有很好的基础。在笔者看来,“智慧珠海”还要在智慧产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家庭服务三个层面齐头并进。
一是要将智慧产业打造成珠海的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珠海不仅有一批诸如东信和平、远光软件、蓉胜超微等涉及智慧产业的上市公司,而且新近又有金融数据中心、惠普智慧城市等项目入驻或动工,在发展应用软件开发、应用管理服务、云计算服务、企业信息移动化服务、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和商业智能等多个领域有很好的基础,智慧产业还可与其他产业形成融合,在发展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BOT外包、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强大的技术基础,并吸引大量的相关人才。
二是要将智能城市管理体系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虽然国际上有评选“全球智慧城市”,我国也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也进行了相关评估。但一个城市究竟算不算“智慧城市”,关键还是看有没有在城市管理体系中全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近年珠海在公共服务项目上,相继推出了网上办事大厅、市民网页、企业网页、商事登记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政务微博统一平台等。今年还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市民综合服务热线,整合了25个部门原有热线,实现政府“一号对外”,24小时集中受理市民的咨询、投诉、求助、举报、意见及建议。这些都是在原先的电子政府、数字城市、网上办事等技术和理念基础上的整合和提升。
有关理论认为,推动智慧城市形成有两种驱动力,即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也就是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与开放的社会结构融合,导致智慧城市更注重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强调打破行业分割、封闭的信息化架构并突出信息化的整体效能,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市民参与、用户体验,更强调政府与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共享和参与协同。因此,珠海市确保网上办事大厅按照省的要求达到“四个率”,加快由“群众找政府”到“政府找群众”的对接,达到让企业和群众满意。这样就把智慧城市建设放在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来设计的框架体系之中。换句话说,珠海能否三年内建成国内一流智慧城市要由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来证明。
珠海提出要始终把广大市民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主体,以服务市民、方便市民、造福市民为根本目的,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让市民切身感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这就要把当前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和困难找准,既要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来构建智能城市管理体系,又要以智能手段来解决每年度的十大民生问题。
三是智能家庭服务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提出三网融合很多年,但推进程度不理想。珠海能否突破各个利益集团的约束,围绕家庭生活的需求,将物联网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开展诸如电子投票选业委会、网上支付物管费、社保卡(市民网页)支撑下的网上看病预约、网上购物与社区配送的整合、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网上图书馆等服务,使智能家庭与智慧社区的整合成为人人享受智慧城市的普遍化切入点。
实现三个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把一些基础工作做好。首先是网速提速。珠海能否成为中国网速最快的城市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内一流智慧城市”目标的建设。第三是突破“信息孤岛”。部门利益和狭隘理念是造成部门机构之间信息融合的主要障碍,这也是许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珠海应该在市政府的统筹下强力突破。第三是市场机制的导入。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的大量基础性投资,但如果没有企业和社会力量按照市场机制参与,则难以持续发展。因此,要在注重智慧城市的技术模式、整合模式之外,还要着重考虑商业模式。这可能是坚持以人为本前提的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