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落地 应规避激进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7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浏览次数:614
核心提示:近日,住建部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目前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已达193个。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住建部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目前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已达193个。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热情高涨:提前行动

对于本次智慧城市试点的规模,颇令人意外。此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在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透露,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为50个,而公布的最终数量却翻了一倍多。

对此,作为住建部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主要支撑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柳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解释:“有了第一批申报的经验之后,各地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申报上来的试点城市有140多个,这还不包括在省里就被刷下去的试点。关于试点数量问题,各个省市的主管部门也曾与住建部进行沟通、交流。应该说我们在试点的数量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的。”

除了试点城市外,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很多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行业预计2015年底将有7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建设智慧城市。

杨柳忠介绍,事实上在成为智慧城市试点之前,各地的政府部门要与住建部签署非常详尽的目标责任书。这份任务书主要包括实施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责任部门等内容,而在附件部分内容则对重点项目的考察更为详细。

“目前,我们仍在细化和完善目标责任书的各项指标,避免把智慧城市建成‘空中楼阁’,必须要稳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杨柳忠表示。

金融风险:防范在前

对于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关注试点个数,更需关注的是投资规模,尤其是在国家财政刺激政策谨慎的今天,其现实意义更显突出。

今年年初第一批试点公布之时,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曾介绍,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

杨柳忠表示,在信贷支持方面,除了此前住建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800亿元授信额度以外,他们还与民生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融资意向。同时,住建部及一些地方政府和基金公司也在洽谈融资方面的合作。所以在信贷额度上肯定会远远超出800亿元。

安信国际等咨询机构预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到“十二五”末整个产业链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将为包括中国移动、IBM、华为、中兴、神州数码在内的运营商和IT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产业机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曾建平告诉记者,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非常庞杂,所以产业规模也十分巨大。

曾建平认为,正因为涉及行业庞杂、又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所以未来的产业规模很难预测,“我们正在进行一些行业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些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地级市,一年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几亿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全国范围来说,产业规模可见一斑。”

面对各地吃紧的地方债,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面对疑问,杨柳忠表示:“我们对这个问题也非常谨慎,信贷投放还没有完全放开。目前已经成行的仅有宁波镇海的智慧水务等几个项目。我们也跟国家开发银行一起考察了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对贷款主体、担保方式、抵押物、项目的成熟度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会更加细化融资细则,以规避金融风险。”

同时,住建部也要求各地指导试点城市编制重点项目投融资规划,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投资落到实处,逐一落实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建设时序。

各方认识:期待提高

面对如此巨大的产业机会,市场早已蠢蠢欲动,智慧城市也已成为了各方追捧的热点题材。然而,即使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智慧城市的概念过于宽泛,面对这个诱人的大蛋糕,也往往感到“无从下嘴”。

曾建平强调:“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并没统一的方向和核心。比如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进一步深入普及,云计算的集约化、规模化应用等,这些都是智慧城市的方向和内容,很难说哪个是重点。”

曾建平表示,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这种“空泛感”其实很正常,因为它几乎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说白了,它就是用物联网、云计算的信息化手段来改造我们的世界。信息化是未来的大趋势,必然存在大量的产业机会,而智慧城市试点也只是提供一个引导和平台。”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唐斯斯也曾撰文表达对于智慧城市过热的担忧: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并不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电子城市等到智慧城市建设,只是换了一个标签,弄了个新概念而已。国家的牌子都想要,纷纷跑试点,而忽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真正目的。有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的城市,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

曾建平则认为,数字城市的关键在于应用而非建设,而在应用层面,智慧城市应该更多以市场化的手段去推广。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