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通信业最热的关键词莫过于4G。
从6月上海GSMA大会上中国移动向产业界释放TD-LTE的成熟信号到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从工信部表态“将适时发放4G牌照”到日前北京移动正式启动4G业务体验用户的招募,接二连三的消息将4G从遥远的猜想变成了可触的现实。
2012年下半年以来,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给通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替代性冲击。“突围”,成了运营商面临的大考。在这个关键时刻,4G来了。
因为拥有更高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带宽速率,能让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速度10倍于3G之上,4G正被业界猜测“或许可以拯救运营商于水火”。那么,4G到底能为运营商提供怎样的机会?
无疑,对用户来说,4G将带来颠覆性的上网体验;对运营商来说,基于高移动宽带的各种业务应用创新和流量经营则成为赢得下一轮业绩增长的可能。
笔者对4G的所有期待可以用一句广告词来表达——More than Communication。如果说,曾经以提供通信服务为主的电信运营商未来将不限于提供传统的通信业务,而是口径更宽、模式更新、受众更广的媒体娱乐服务。那么关于4G,我们完全可做如下一番猜测。
数据激增有利有弊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4月,我国通信用户的人均移动互联网流量已达121M,同比增长37.1%。另外一组数据则更具有说服力,2012年全球LTE用户平均ARPU高达55.2美元,折合人民币338元;韩国LTE用户的数据使用量比3G用户高出132%,日本高出67%,美国高出36%。
这表示,4G时代用户的流量消费激增将会给运营商直接带来流量收入的大幅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在流量方面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收入的增量,但在语音、短彩信等传统业务上,以低价甚至免费为卖点的OTT业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态将会产生更加明显的替代效应,从而造成传统收入的锐减。在信息需求还未完全释放的窗口期,如果不抓紧时间调整收入结构,可能会出现流量收入的增量无法弥补传统业务的降低,从而导致传统领域做得越好的运营商在流量时代表现得越糟糕。
国外一些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尝试为用户提供“流量包+免费的语音服务”,算是迈开了流量经营实质性的步伐。相比之下,在国内用户尚未完全接受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各种“免费”服务时,运营商应该抓紧时间引导用户继续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的传统通信服务,从而延长语音、短彩信的生命周期,为转型争取时间窗口。
流量变现的N种可能
4G带来更快速的移动网络,数据激增成为必然。然而,运营商如何才能将这激增的流量变现?
在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搜狐(62.64,-1.53,-2.38%)CEO张朝阳曾表达过一个观点:在运营商提供更高带宽的移动网络下,视频业务将成为未来的“杀手级”业务。
这一点,或许可以从各大互联网服务商近年来在视频业务上的布局看出端倪。笔者认为,未来的视频业务将会更加贴近用户,更加趋于移动化、碎片化的用户行为特征。移动VOD(Video on Demand)变成可能,一大批面向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短视频、互动视频类业务会“火”起来,就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于刷微博、发微信,也许未来人们更喜欢分享视频、消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