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要用四年时间,做一笔智慧的生意。
2013年6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华山西路1号楼705室,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局长杨苍容不时地被桌上的电话打断采访,通话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智慧城市。在昆明市五华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后,杨苍容和他的团队忙碌了起来,这样的电话每天可能会有几十通。
在杨苍容脸上,显然能够看出自豪感。五华区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对于五华区土生土长的杨苍容而言,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更是对自己家乡的认可。
在杨苍容递给记者的《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下称“任务书”)中明确写着:“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创建周期为2013年至2016年。”
仅有3年,杨苍容面对的挑战还很大,对于这个瘦高皮肤黝黑显着干练的男人而言,接下来的四年,绝不轻松。
五华起航
“其实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得很早,比如我们的智慧城管方面。”早在多年前,五华区在师从北京东城区的城管信息化系统后,在区内建设了一套国内第二领先的智慧城管系统。对于智慧城市这个话题,五华人并不陌生。
所以当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区申报工作开始后,昆明市五华区成了整个云南省最为积极的参与者。“当时,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好几处申报智慧城市的,云南省只有我们五华区申报了。”
让杨苍容对五华区申报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有信心的,是当时五华区相比云南省其他地区的特殊优势。“基本上云南省能数得上的好大学都在我们五华区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智慧城市是一个需要人才的事情,我们有人才优势。”另一个让杨苍容有信心的,是五华区整体发展中对于高科技产业的重视。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迅认为,五华区要发展高科技产业,“而智慧城市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王迅看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五华区可以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完美结合,“最终可以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示范”。
从一开始,五华区就充分发挥着自己这些天然优势,比起东部发达地区,五华区必须将自己仅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在申报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时候,请来了很多五华区大学专门研究这些领域的学者进行座谈,包括我们五华区具体该怎么建设智慧城市,从五华区的学者这边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其实在申报智慧城市的时候,五华区巧妙地运用了一下策略。
“资源毕竟有限,不可能短短3年将整个五华区全面建成智慧城市。副区长王迅这时候非常有战略眼光,提出了我们可以把五华区中最具备发展智慧城市优势的泛亚科技新区设为集中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区域。”
在最早交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资料中,五华区仅仅申报了泛亚科技新区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在当时全国申报的地方中,泛亚科技新区是最为“微观”的一个智慧城市项目。
“如果倾尽全力建设一个泛亚科技新区,我们可以非常圆满地从顶层规划到具体建设全方位地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优质的智慧城市试点区。”
按照这样的规划,泛亚科技新区未来的智慧含量远远不止于日常生活范畴: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园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连接起来,检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与此同时,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可以更加方便地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智慧城市新形态跃然纸上。
“部里对我们的方案非常支持,但是可能仅仅做一个园区的话有些过于微观了,所以后来部里建议我们把这个方案扩展到整个五华区。”
其实杨苍容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考虑。“我们是想以点带面。”通过泛亚科技新区进行探索与尝试,而成熟的模式和经验,自然会成为建设整个五华区智慧城市项目的重要组成。
航线确定
摆在杨苍容们面前的现实是,五华区资源有限,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时间紧迫。如果没有一个清晰适合的打法,那么五华区的智慧城市梦仅仅是个纸上蓝图。
“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去了很多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好的地方调研,最终确定了以点带面,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创建特色为切入点的智慧五华试点建设方案。”
根据规划,“智慧五华”初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可以概括为“11315工程”。“我们要通过4年时间,打造1个适度超前的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1个绿色五华云计算中心,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3大体系工程,在15个重点应用领域进行指挥系统的专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