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势头正猛 专家建议适度降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5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浏览次数:1677
核心提示:2009年,维也纳理工大学的区域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包括智慧的经济、智慧的移动、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民众、智慧的生活、智慧的治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要求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做出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这样,我们的城市就比较“智慧”了。
2009年,维也纳理工大学的区域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包括智慧的经济、智慧的移动、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民众、智慧的生活、智慧的治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要求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做出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这样,我们的城市就比较“智慧”了。他还强调“智慧”没有上限,“智慧”是一个没有量化的概念,智慧城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可能说哪一天我们的智慧城市就“建成”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城市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智慧。



智慧城市全景图 网络配图

中国智慧城市势头火热

目前“智慧城市”概念炙手可热,各地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上百个地区提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

智慧城市是由IBM公司2008年底提出smarter planet(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而来。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城市基础设施和有限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城市管理上升到一个跨区域和跨行业视角高度,从而提高城市的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智慧升级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专家说法,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谓风起云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万碧玉博士介绍,今年1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公布了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在内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共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0000亿元。”承担多地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博士说。

智慧城市建设为何这么“热”?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3%,离中等发达国家超过70%的城镇化率尚存差距。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等面临诸多挑战,在此情况下,建设智慧城市,被认为是解决“城市病”的可行之路。

单志广介绍,目前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政府部门有20多个,一些部门已在推动相关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国家层面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促进城市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新模式、新机制,在优惠政策、科研开发、资金补助、标准体系、评估机制等方面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给予支持,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理性务实、健康有序发展。

智慧城市热潮应适度降温

对于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认为,提出这种热潮应该“降降温”,应该更理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顾大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这几年出了很多问题,第一是各方面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缺乏统筹规划,不仅仅是地方政府,也深刻体现在中央政府。中央部门大概有十几个部门都在各自为政地鼓动地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做法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缺乏一个统筹和宏观的引导,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第二个突出问题是重技术概念而忽视实际应用效果,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把智慧城市建设当做一种新的政绩工程,不是真正落地,甚至连什么是智慧城市都没有搞清楚,却把旗子举得非常高,当做政治口号在宣扬。第三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缺乏统筹的考虑,从系统到设备、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都缺乏统筹的考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许多地方在规划和实施智慧城市过程中,仅仅关注单个信息化项目建设,不注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总体架构把握不够,从而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新一轮信息孤岛,造成新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第二,重建设投资,轻应用服务。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实用的服务,为公众带来实惠。但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通常被当成“政府形象工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呈现出高硬件投入、低软件投入的局面。第三,重视社会管理,轻公共服务。从50多个城市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智慧城市工作重点来看,智慧城市更多关注社会监管功能,而非公共服务。第四,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很多城市采纳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并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这必然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当前,我国芯片、元器件、网络设备、通用协议和标准90%以上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10类信息安全产品65%来自进口。采用国外信息技术和产品,一方面将使所有信息暴露在别人眼皮底下,信息泄露无法避免;另一方面,我国的重要信息系统等将更易受到攻击。第五,建设和运维模式难以持续。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再加上缺乏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制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业内呼吁需要统一标准

不过,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多方力量完成。目前各地智慧城是建设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标准,给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规范和效果评估都带来很大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也认为,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建设的目的不够明确。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间,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地,与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一些城市盲目的模仿其他的城市,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有一些城市的建设方案中间,偏信了一些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也给我们这样一些相应的工作造成了片面性,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隐患。

第二,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间,存在建设思路不清楚的问题。很多的城市都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只简单的把各个政府委办司局要准备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打包,既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实施路线图,也没有跨部门的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信息机制、政策机制,只重投资,不求效果,贴标签的现象明显。

第三,建设模式不可持续。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都押宝押在政府的投资中间,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的环境,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的推进。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浙江省标准化院(省物品编码中心)所承担的《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2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和《自动作业仓储配送包装箱信息标识通用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列入计划。此外,浙江省标准化院(中心)参与的3项国家标准也被列入计划。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将是我国第一个指导与评价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也将第一次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评价模型、指标、方法等进行规范,建立我国统一、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和基础评价指标,为各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程度、水平和效益评估提供统一依据,为有需求的地方扩展和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基础,也将为我国主管部门从整体上综合分析各城市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统一维度。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浪潮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