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搞智慧城市?其核心就是要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1978 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19683个,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专家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10亿、城市数量1000个左右。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质量亟待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滞后、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粗放、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未实现根本转变、城市资源环境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如下图)。
周宏仁指出,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城市只有促进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城市有了钱,才能够支持城市方方面面的发展。例如,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一流企业入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实现充分就业等等,都很重要。顾大伟认为,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也就是要节约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的发展要可持续协调地发展。第二,要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各个方面的需求。它应该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现在看来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这些公共服务结合起来,用信息化手段来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第三,城市要进一步完善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使得城市在集聚经济,尤其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集聚人口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使得城市能够更多吸纳人口,能够集聚促进经济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其他目标,还包括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等。周宏仁认为,城市之间差异很大,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本市自身发展的紧迫需求,以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是其他城市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评估一个城市状况的优劣,传统的、有形的资产(硬资产),如道路、交通、住宅、管网、教育与医疗等等,固然十分重要;而无形的资产(软资产)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信息和知识交流的简易性、质量和利用,知识的生产(知识资产),个人与群体(如政府、企事业单位)关系的融洽、和谐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社会资产)。在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构成中,知识资产、社会资产、环境资产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无论在城市的硬资产和软资产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信息化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