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城镇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在等待中央出台具体的规划政策中,各种言论以及讨论也随之产生。
城镇化的成功,不在于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而造就的欣欣向荣的房地产业,而在于可持续性:新增的城镇人口通过当地就业来保障当地居住以实现可持续的繁荣。那么,当地就业是如何实现呢?产业转移。政府在产业转移中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假设产业转移的内在驱动力已经形成,受制于信息滞后以及传播等的客观限制,市场往往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来调配产业转移以及集聚,或者这个过程耗时过长,跟不上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城镇化的平稳加快推进,也不利于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当的政府参与,例如政策引导宣传,可以加强产业转移以及集聚的动力和速度。
产业转移涉及产业输出地和承受地,输出地产业升级的内在压力以及动力是产业输出的前提条件。目前,先期发展起来的地区已经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劳力以及用地等成本上升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必将要求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以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成本承受力差的产业也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寻找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而后期发展地区恰好具备了劳力、土地等成本较低的要素。这些年,国家大力投资不断完善基础交通物流体系,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客观基础,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产业转移的承受地也就是我们城镇化的目的地。从产业转移输出和承受的两端,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最终实现城镇化的目标。
在产业输出地,政府应该理顺机制,促进科研有效投入以及商业环境的规范,推动科技产业化,使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科技以及服务业发展,增加产业溢出以及转移的内在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向上发展。对于产业输入地,当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增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有序引导促进产业转移的进程。具体而言,政府要认清当地的比较优势,找准定位,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产业转移以及集聚。同时要做好环境治理保护,提高行政效率以及服务水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吸引企业家以及产业人才。这样,产业转移过来了,人才留下来了,就业稳定了,相关的产业如房地产就跟着发展起来,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也就跟着实现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化的过程是由于产业升级的内生力导致产业转移,从而带动产业承受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成功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城镇化的推力。这里,我们要强调政府的参与要有度。如果政府过度或者不合理干预经济,例如一味鼓励房地产投资,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没有遵循产业升级转移的规律,那么即使可以获得一时的地产繁荣,也不能消化新增的楼房,最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损伤。
因此,施行城镇化战略,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避免过度、不合理干预。如此,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拉动转向以内需为动力的过程中,城镇化战略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