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业信息化平台,北京密云县的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信息和服务,北京市民也可及时获得密云自驾游和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农业信息化让密云获得了农业发展的“金钥匙”。
近日,记者在密云举办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下称北京农科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活动上了解到,早在2011年,密云县就成为北京农科城的首批试点县。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密云县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优势,探索“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处主管工程师谢莉娇认为,农业信息化为密云送去了一把“金钥匙”,延长了密云县的特色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价值得到不断发挥。同时,密云县不仅接收信息,还输出信息,从而助推密云走出北京,走向全国。
信息化实现城乡互动
早在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举行了共建北京农科城签约仪式,计划在北京农科城内建设若干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先期(至2015年)进行昌平园、顺义园、通州园、密云园、房山园试点;2016~2020年根据需求和优势条件,在北京增加其他示范园等;通过产业互动和科技引领与服务,2020年以后逐步在全国建立起“一城多园”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园区网络。
密云县科委信息中心主任金广生表示,北京农科城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将有助于密云县把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
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了该农业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公司相关课题组负责人盖乔表示,该平台不仅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为普通种养殖户发送病虫害防治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实用技术信息、供求信息等公益性内容,而且还通过歌华高清交互电视机顶盒,为北京市3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向北京市民提供京郊游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
密云县一位农户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过去,现在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了。我们能够很快查到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对我们帮助很大。”
探索长效合作模式
信息化为密云县农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战略研发部部长赵淑红表示,作为北京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密云县于2011年9月就实现了328个村3G手机业务全覆盖。未来,还有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将在密云陆续开展,包括冷链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12396信息服务系统等。
不过,网络运行和维护经费是密云县信息化能否长期发展的一个坎,这也成为制约整个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祝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且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对人才重视也不够。
在杨宝祝看来,“发展农业信息化,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长效运行机制和好的商业模式”。
杨宝祝表示,密云县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好,具备较好的设备和人才条件,政府领导有超前的理念和意识。同时,农业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销售信息,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现实困难,真正让农民受益。但发展农业信息化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只有吸引当地企业加盟,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利益共同体,并实现三者互利共赢,才能让农业信息化“转起来”。在这方面,杨宝祝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