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动态 » 资本市场 » 正文

城镇化激发巨大投资需求 各路资金潜力有待深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1833
据央行分析,与银行贷款比,市政债是在金融市场上的公开融资行为,需要披露信息和获得相应的发债评级,债券价格可以及时反映地方财力的稳健状况,既面临较强的市场约束,也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当地信用状况降低融资成本。

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放开市政债的发行。他说,如果市政债和财产税搭配,可以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的成本约束问题,也可以防范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目前的城投债被认为是市政债的一种变通,与国外的市政债很接近,即以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筹资而公开发行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亦直言,城投债只不过借用了一个城投公司的名义,背后的实际主导仍是地方政府。可预见,在市政债成行之前,城镇化将推动城投债的持续扩容。

且据记者了解,此前市场间已有流传,在城镇化背景下,此前被收紧的地方融资平台发债已有放松意向。

东北证券认为,城镇化支撑城投债的发展,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地方政府借助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弥补资金缺口,城投债就是一个选择,估计2013年城投债净发行规模可能在8000亿以上。

据其统计,在2012年1月4日至2013年2月8日,城投债发行额为9900亿,发债数843个,其中江苏以1628.1亿、发债150个位居各省区首位,浙江位居第二,发行652.7亿元,从存量城投债余额来看,江苏、北京、浙江、上海位居4甲,前四位集中度为36.41%,城投债发行与地区经济发展正相关。

不过,要进一步名正言顺地推动市政债的发行,郭田勇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说在美国,各个州政府有自行发债的权力,一旦资不抵债,州政府可以破产。但在中国,即使由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背后仍然有中央财政的兜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方发债的意义。

商业银行审慎观望

到目前为止,除了国开行明确表示,2013年将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外,商业银行几乎均未就城镇化明确公开其量化的投入计划

与债市自上而下被寄予的厚望相比,作为传统的主流融资渠道——银行此番或不再占绝对主导地位。且据记者观察,城镇化这一重大战略所带来的诱惑并未明显激发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比如素来在基建领域颇具优势的建行对城镇化的公开表态即颇为低调。

该行2013年工作会议发布的新闻稿中只提到“2013年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纵深推进,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未就该行今后将在城镇化方面做何投入作出明确表态。

持这一审慎态度的商业银行并非建行一家。农行某地支行行长也对记者称,截至目前总行并未就城镇化作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并称“这方面特别是涉及政府融资平台的事碰不得。”

到目前为止,除了政策性银行——国开行明确表示,2013年将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外,商业银行几乎均未就城镇化明确公开其量化的投入计划,也未见明确的投入倾向。

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日前在该行年度工作会上表示,今年国开行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和综合经营优势,以支持城镇化为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

陈元指出,2012年国开行加强规模统筹调度,新增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382亿元,确保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网联网等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为城镇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很多前景并不明确的领域,国开行都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待商业前景较为明朗之时,商业银行再随之跟进。此时商业银行显然并不想贸然跟进。

有商业银行人士如此评论称:“国开行是政策性银行,现在商业银行谁跟进谁死得快。”

实际上,除了主观上的审慎应对,商业银行目前也缺乏大笔投入的能力。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说,2009年金融危机时,为保经济增长,商业银行投放庞大的信贷资金保增长,随后带来一系列后遗症,他认为这些后遗症正是此次商业银行难以积极表态的原因。

“在这一轮信贷投放中,银行沉淀了很多资金,比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投入一期,就还有追加投入支持续建工程,或者为前期贷款展期,这样一笔贷款沉淀的资金可能要长达几年。”刘煜辉称。

为保经济增长,2009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出9.59万亿的天量,但后续带来的资本约束、存贷比制约、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等系列压力让银行颇伤脑筋,仅在一年之后,资本市场即迎来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大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也进入频繁清查整顿期,高企的存贷比亦成为银行几年来的持续制约。

债务约束机制待建

专家称,一方面,地方政府发债的绝对额还在增长;另一方面,债务偿还压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入增幅下滑而加大,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比往年有所加大

颇为默契的是,在商业银行审慎的同时,地方政府对银行似乎也未寄予厚望。在福建省拟定的拓宽投融资渠道计划中,丝毫未提及如何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尽管信贷资金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正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截至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占比仍超过50%。因此,如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青睐仍将是未来各级政府难以忽略的重点。

刘煜辉认为,商业银行有商业目标,要吸引商业银行的积极投入,一个方法是在商业银行投入未达目标要求时,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贴,且这种补贴要进入政府预算。同样,要吸引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来,亦要一定的收益担保。

福建省政府拟拓展的另一条投融资渠道即是吸引民间资本、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基金通过BOT、BT、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城镇建设和经营。

但在城镇化大规模启动初期,且项目前景未明确之时,刘煜辉认为如果缺乏一定的收益保障,地方政府要吸引这类资金的大笔投入存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在吸纳各路资金的同时,地方政府对其偿债能力的客观把握尤为关键。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信息,去年和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集中偿还期,约有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底前到期,53%的地方债务将于2013年底前到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曾对媒体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发债的绝对额还在增长。另一方面,债务偿还压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入增幅下滑而加大,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比往年有所加大。

刘煜辉则认为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已有失控迹象。比如2009年金融危机时,银行投放的几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陆续到偿还期,但不少地方融资平台却存在明显的偿债压力。

因此,刘煜辉强调,各级政府要建立债务约束机制,即约束地方政府举债冲动,使其量力而为。他认为,如果缺乏约束机制,无论是债市资金还是银行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的投入都难免存有风险。

 
关键词: 城镇化 投资需求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