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创新方案 » 正文

物联网:四大区域集聚 八大城市争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30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1819
核心提示: 物联网:四大区域集聚八大城市争先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900亿元(不含应用层),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形成四大区域集聚

按产业链层级划分,物联网产业可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五个层级。
  
物联网支撑层企业分布。物联网支持层主要为整个物联网体系提供共性技术支持,以及为物联网技术产业化提供基于共性技术的测试、生产平台。目前支持层产业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中所占比重尚不足3%,规模相对较小。物联网支撑层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津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

  
物联网感知层企业分布。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定位系统等。目前感知层产业规模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中所占比重约在20%左右,相关企业分布较为广泛,但上规模企业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居多。

  
物联网传输层企业分布。传输层主要依靠传感网与已有通信网络的相互融合来实现,产业领域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各类通信设备等。传输层产业是物联网产业中规模最大的领域,在整体产业规模中所占比重达到40%。目前国内物联网传输层相关企业以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为主。

  
物联网平台层企业分布。平台层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计算中心和支撑软件等。平台层产业是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第二大领域,产业规模在整体产业中所占比重接近40%。国内平台层企业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八大重点城市物联网战略

发展物联网产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目前国内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重点一线城市,基本都为信息产业强市。通过解析4大区域内8大城市的物联网战略,能使大家对物联网产业地图有更清晰的认识。

北京:科研实力首屈一指 聚焦城市管理应用

产业基础:北京物联网技术研发及标准化优势明显,重点企业业务领域涉及物联网体系各架构层,在核心芯片研发、关键零部件及模组制造、整机生产、系统集成以及软件设计等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政府行动:目前,北京已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北京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等具体的物联网建设规划及方案,持续推动北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产业布局:北京以石景山区作为区级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东城区为电梯质量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丰台区为餐饮综合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区,朝阳区为社区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发展重点:北京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在应用,主要聚焦在城市应急管理、社会安全、物流、市政市容管理应用、环境监测监管、水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节能减排检测监管、医疗卫生及农产品和产品监管等领域。

  
应用示范:北京着力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包括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工程、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


上海:产业技术基础雄厚 应用示范全面推开


产业基础:上海是国内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特别在推广应用方面,防入侵传感网防护系统已在上海机场成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栏已在世博园区安装,实现了智能安防。

  
政府行动:上海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将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范畴并加以推进。

  
产业布局:上海在世博园区率先进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嘉定、浦东等地区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工程。

  
发展重点:上海市将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等物联网技术作为物联网产业中重点发展领域。

  
应用示范:上海正积极推进10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探索完善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10个方面包括: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以及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


杭州:产业先发优势明显 天堂硅谷雏形初现


产业基础:目前杭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

  
政府行动:杭州于2010年发布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提出在示范应用、核心产业、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率先将杭州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

  
产业布局: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和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为核心区,其他主城区及萧山、余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以及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等5()构成拓展区,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重点:杭州提出结合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着力提升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与分析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及标准化推广和物联网关键支撑等4大重点产业领域。

  
应用示范:杭州重点推进智能城市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生活试点示范工程、智能“两化”试点示范工程和智能环境监控试点示范工程等4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深圳:产业创新活力强劲 抢先发展产业高端


产业基础:目前,深圳已经形成通信设备、数字视听产品、计算机以及软件4大产业的聚集,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和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相继出台了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政府行动:在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深圳市进一步制定了《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更加全面具体地指导本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产业布局:以南山区湾区和留仙洞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软件产业基地、蛇口网谷互联网产业基地、龙岗区坝光新兴产业基地以及华为科技城新一代通信产业基地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各层级产业基地的发展为基础,深圳形成了罗湖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南山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应用示范工程覆盖全市的产业布局。

  
发展重点:深圳计划着力打造涵盖物联网产业的电子信息6个产业链;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建设物联网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大城市物联网传感网络建设与整合力度;增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应用示范:深圳将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生活等一系列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应用示范工程。


无锡:传感产业实力强大 产业集聚加速发展


产业基础:无锡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

  
政府行动:2010年,无锡发布了《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力争通过3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努力成为掌握物联网核心和关键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先导市、示范市。

  
产业布局:无锡规划在新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区经济开发区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内,全力打造物联网核心区,加快发展物联网重点区。同时,全市其他6个市()、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为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和服务,做大、做强全市的物联网产业链。

  
发展重点:无锡规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3大重点产业领域。面向重点领域,全力推广物联网应用。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台。通过优化人才、资本、政策和服务环境,加快集聚物联网企业。

  
应用示范:无锡计划在感知电力、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医疗、感知水利、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感知家居、感知安保、感知园区等领域大力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并加快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广州:产业链各环节贯通 核心园区统筹发展


 产业基础:广州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形成了“一核多点、南北主轴”的区域布局,构成了以广州科学城为产业核心基地,以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市为主轴的产业发展带。

 
政府行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智慧广州”,“推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全面融合”,“积极推进天河智慧城和南沙智慧岛建设”等物联网发展举措。

  
产业布局:广州规划依托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番禺RFID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规模化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围绕物联网“智慧广州”建设,广州计划重点发展RFID芯片设计和设备制造、传感器节点芯片设计和设备制造、卫星导航芯片设计和终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信息运营服务等6大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重点。

  
应用示范:重点实施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能安全监管、智能食品溯源、智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医护、智能支付等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工程。


武汉:光电产业全国龙头 光物联网蓄势待发


产业基础:武汉是国内开展物联网研究较早、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武汉作为中国的“光谷”,在敏感器元件、传感器、光通信模块、激光收发、扫描器等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涌现出华工科技、理工光科、武汉邮科院等一大批物联网领域的代表企业。目前,武汉涉及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的项目已达40多个,物联网产业发展氛围浓厚。

  
政府行动:《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并把“推进物联网建设”作为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予以重视。

  
产业布局:武汉计划全面提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壮大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承载,壮大汽车整车及电子电器产业规模,为“车联网”奠定基础。

  
发展重点:武汉计划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应用示范:武汉将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

  
成都:信息基础独树一帜 产业应用潜力巨大

 
产业基础:成都作为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初步形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基础体系,率先开展了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政府行动:成都市政府于2010年发布了《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提出到2012年,初步实现“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3261”战略目标,并将成都打造成为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产业布局:成都规划以成都高新区为高端研发区,建设成都物联网产业科技园,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形成覆盖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标准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双流县为制造产业区,建设成都物联网产业园,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形成物联网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成都将重点发展RFID与定位跟踪产业、新型传感器产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全力发展产业基础项目、产业载体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并逐步形成国内一流、面向国际的物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

  
应用示范:重点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现代物流、城乡管理和安全监管等6个领域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