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还没忘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里关于智慧城市的印象:各个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城市就如同一个生命体,拥有了精神和灵魂。
那时的智慧城市还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这一概念在我国落地生根,并发扬光大却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今天,国内已经有超过50个城市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300多个城市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于这一现象,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日前在福州举办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专家们的观点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既要鼓劲加油,也要冷静思考。”
投资驱动建设高潮
12月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或许是巧合,就在《通知》发布的当天,福州市在所有省会城市中率先发布了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成果“福州市民融合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整合了福州市政管理服务和城市商业服务500多项功能。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语音电话、有线电视、社区服务站等多种渠道随时获得城市服务。
以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服务,福州走在了前面,而紧随其后的城市也不在少数。赛迪信息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十二五”时期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预计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而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会超过2万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投资驱动的印记。特别是在前一段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投资遭遇挫折的情况下,有人质疑,这是否又会是一次政府投资的“冲动”?
其实,不仅住建部,还包括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都在密切关注着这波智慧城市建设高潮。工信部就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为此,工信部启动了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包括信息安全规划、物联网规划等超过10个,这些规划将于年底前颁布实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推广好各地方好的经验、各地方好的模式是我们一项重要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在福州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说。而神州数码CEO林杨也认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要通过试点、标杆的方式推动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速度。”
以人为本推进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正是基于这个美好愿望,所以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应该是以人为本。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智慧城市要聚焦民生与服务,人不仅是服务的对象,也是智慧城市创建的主体。通过公众多方参与,在互动中可以发掘新的方向和功能,实现更多的创新。”
如此,福州的市民服务平台是可借鉴的样本。“福州市民服务平台是一个完全以市民为中心的服务平台,包括4个部分:我的政府、我的生活、我的支付和我的声音。只要会说话、就能够享受城市服务。”在福州高峰论坛现场,服务平台的建设方、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现场用苹果演示了申请港澳通行证、举报违章等功能。
福州市民服务平台分三层架构,从基础网络、大数据中心,到云服务接入平台,再到各种各样的应用。这样的平台架构是可扩展,也是可更新的,更能实现互动的功能。“平台上的服务可以持续更新,不断加载更多的服务项目,推动城市的系统化,构建一个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城市。”郭为介绍说。
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一个城市来说,要提供的服务是异常复杂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服务归结为三个大类:城市的运营管理、企业管理和服务,以及面向个人的市民管理与服务。
成功的智慧城市案例都有充分的应用基础。譬如在镇江,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公交车效率大幅度提升,更多市民愿意使用公交出行;在山东,已经能够做到猪从饲养到配送,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踪,可防范;在武汉,不停车收费系统让城市交通效率提高12%。
有人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而我国在未来15年之内将会再有3亿人口进入城市。这是一个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城市化是机会,也是挑战,运营城市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