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应用资讯 » 正文

2013年全世界电子标签市场规模200亿美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5  来源:RFID射频快报  浏览次数:1431
核心提示: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电子标签的销售量为15亿吨,2007年达数十亿吨,产值达到40亿,2013年将达到100亿吨,产值达到200亿美元。
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电子标签的销售量为15亿吨,2007年达数十亿吨,产值达到40亿,2013年将达到100亿吨,产值达到200亿美元。
  
全球标签需求量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到2015年预计将达到516亿平方米,产值约为1100亿美元。全球标签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生产规模的增加推动整个标签行业的增长,这也是在2010年较低的市场基础上开始增长的。不干胶标签仍是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标签类型,并将不断在主要包装领域抢占湿胶标签的份额。其他标签领域,比如拉伸套筒、热收缩标签和模内标签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平均需求增速,但这些相对较新的标签技术的增长基点比较低。
  
2010年,不干胶标签占全球标签市场的52%(以标签产量计算),未来几年这个数字有望会继续增加。湿胶标签的需求增长低于市场的平均增速,但湿胶标签总产量仍仅次于不干胶标签,占全球标签市场总产量的30%以上。所占份额较小的拉伸套筒、热收缩标签和模内标签在预期时间里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亚太地区仍是增长最快、且规模最大的标签市场。中美洲和南美洲、东欧地区以及非洲、中东地区的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整体来说,增长最快的国家都在亚洲,具体而言就是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仅中国就将在2010年—2015年期间占全球标签市场所增加产量的31%。
  
相比较而言,在较成熟的北美和西欧市场,其增长将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美国2010年标签销售量占全球销售量的18%,是全球最大的国家级标签市场。其他规模较大且相对成熟的市场还包括日本和德国。日本也是全球标签市场最大的国家级市场之一,但其2015年之前的增长速度也是最低的。同时,该研究报告也提到,发达国家的市场也将迎来不错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数码印刷标签,迎合了短版活和个性化标签市场的发展需求。据中国制造业冠军联盟印刷产业群负责人罗百辉的分析,全球数字印刷包装和标签市场2010年达到24亿美元,市场扩大了将近3倍,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以总体182%和23%的健康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4年预计会达到近68亿美元。此外,预计零售业在2012年度的基本需求为10亿个RFID电子标签。另外,预测被应用到家畜和宠物上的RFID电子标签需求更高,2012年度约会使用3亿个电子标签。在地区上,尤其是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对该应用的需求非常显著,分析RFID标签的总销售额将从上年度的29.3亿个增长到39.8亿个。
  
导电性的聚酯具有所需要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使印刷成为大规模地、廉价地生产电子标签和相关产品的一种可行方法。但是,即便解决了导电性聚酯开发的技术问题,开发出的导电聚酯能否以低价格有效地销售仍值得怀疑,因为需要补偿大量的研发费用,其价格一定不会很低。因此,计划成为这个大市场的主要角色的现有的RFID标签生产者,他们正在研究与卷筒印刷类似的能够大量生产的方法。
  
印刷业者的机会
  
在低成本的电子时代,印刷业者仍然具有竞争力。印刷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比RFID标签生产者使用的方法快10倍,因而,成本要低得多。
印刷业者的最大突破是电子显示技术,一些公司已经引进大量印刷的方法和系统,有的公司在贺卡上试验采用新一代电子显色油墨已获成功。有的公司根据施加低能量时油墨变色来研究卡片和标签上的数字和人像的显示。
  
在电子标签生产的初期,将主要采用网版印刷的方法,但最终应该采用大量生产的方法,如柔版印刷和凹版印刷。
  
目前,印刷厂和电子油墨制造者能生产出微处理能力接近100bit的电子标签,足以能提供类似条形码所提供的信息,如制造商、产品系列号和批号等。一旦电子标签能提供一定的信息量,RFID将至少可取代箱子和货盘上用的条形码。
  
据报道,在2003年中,全世界后勤运输中使用的RFID标签大约有5亿个。一旦这种标签应用于货盘和容器,仅在这一方面的需求量一年就达20亿个,如果扩大航空行李运输中的运用,电子标签的需求量一年还要增加2亿个。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