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行业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的银行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27  来源:农总行战略规划部  浏览次数:1150
核心提示:关于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报告将其总结为“四化同步”,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化同步”既是经济发展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驱动力。
关于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报告将其总结为“四化同步”,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化同步”既是经济发展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驱动力。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近20多年来,正是信息的广泛应用为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但可以完成工业化发展要求,还能实现信息技术的迎头赶上,极大的提升国家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这是要求逐渐改变当前我国存在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脱节的现状。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一般都能达到60-70%的水平;反观我国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但截至去年年底的城镇化率也刚超过50%。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就是要改变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为此,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并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是要求通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从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分析,未来几年,我国年轻劳动力的绝对量将明显减少;因此,劳动力的流动性也将随之下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有利于土地集中使用,为城镇增加劳动力供给,最终促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四化”同步,作为中央重要战略指向和经济发展着力点,无疑为商业银行经营和侧重提供了重要参照。

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工业化是银行重要支持方向。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中的不少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大而不强”仍是这些行业的软肋;因此,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也应该成为银行信贷投向的一个重要选择。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从2010年不到4%达到8%,到2020年达到15%。若该目标达到,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将超过目前42个一级行业。当然,目前战略新兴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银行介入的程度和方式须审慎把握。

信息化是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及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同时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均孕育着巨大技术创新领域,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支付宝等非银行主导的支付平台为例,近期就不断传出其进一步拓展结算领域的消息,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已经可以用支付宝结算;此外,农行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也是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进行产品创新的成功案例,均值得商业银行深入研究、借鉴。如果银行的产品创新工作不能紧跟信息技术拓展运用,将很快与市场脱节。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发展机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等方面需求的大幅提升,意味着这些领域将继续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有研究机构测算,按照2万人的小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约需1万元,如果按照城镇化基本完成阶段城镇化率70%~80%计算,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很大空间。当然,房地产行业方面的机遇则要慎重把握,其区域性、局部性风险仍不容忽视,不过,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机遇。

农业现代化是商业银行拓展“蓝海市场”的良好契机,对于担负服务“三农”这一重要使命的农业银行而言更是如此,这也是农行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金融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面临一个顽疾,即农业分散生产导致的金融服务成本高、抵押担保难问题。按照当前工业化程度,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这不但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将有效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问题,为商业银行加大“三农”服务力度,拓展新型服务模式,提供有利条件和时机。

 
关键词: 四化 银行 机遇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