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商圈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在搞明白何为智慧商圈之前,先要看看智慧商圈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也是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具备四大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通俗的说,智慧城市是以传感技术为感知器官;以宽带泛在网络为神经网络;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最终,基于以人为本地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智慧城市是个浩大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也不是能够即刻全面铺开,立即上马的。事实上,它也是先从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商圈开始,一点点汇聚,并通过互联互通,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智慧城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与智慧商圈是包容与被包容关系。智慧商圈,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拥有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同时又独具特质。
智慧商圈的价值与功能
一方面,智慧商圈与智慧城市一般,同样依托于感知、网络互联、大数据存储与计算,信息化技术是“智慧”诞生的前提;另一方面,与旨在创建能力繁多,几近包容万象的“未来城市”的智慧城市不同的是,智慧商圈具有明显的功能指向,即,构建更有利于商圈繁荣的商业环境。也就是说,智慧商圈并非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高深莫测的信息化系统,它的根本价值和功能是要有助促进商圈本身的繁荣。
这样,建设智慧商圈就可以阐述为这样的一则课题:如何在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建设有助商圈繁荣的“智慧商圈”。其实,商业服务专家早已给出了答案:繁荣商圈的最佳策略是提升商圈的商业服务水平,赋予消费者更好地服务与消费体验,从而刺激商圈繁荣。
构建智慧商圈的理论基础:服务2.0
如何提高商圈内的商业服务水平?其实这意味着一系列的服务提升方案。
概而括之,就是“服务2.0”。该理念包含四方面内容:主动服务、立体服务、智能位置服务以及个人隐私服务。
主动服务,是服务2.0的灵魂。与星巴克奉行的“熟客营销”有异曲同工之处,主动服务本质上是为了给予消费者犹如“老主顾”般亲切、贴心的定制化服务。在智慧商圈,每一位消费者也都可以享受到同样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立体服务,意味着更丰富的商业服务选择。众多提供商业资讯或商业服务的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在智慧商圈落脚,而消费者,将基于统一的平台,享受到上述服务商的全方位服务。
智能位置服务,是智慧商圈在传感技术方面的“智慧”体现。借助无所不知的传感技术,无论消费者身在哪里,智慧的商圈都能发现他,识别他的身份,并藉此引导商家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
个人隐私服务,是智慧商圈的安全围篱。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安全始终必须走在前面。在智慧商圈,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家,都需要获得全方位的安全隐私保护。特别是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在开放个人信息享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务必同时受到最佳的个人隐私“保卫”。
很明显,基于传感技术,智慧商圈才可以充分掌握消费者的行踪;基于商圈内可靠的信息化网络,上述信息可以传输到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武装的“智慧商圈大脑”,在这里,消费者身份信息得到识别,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得到记录,大脑不仅会“记忆”,它还将智慧地“总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甚至“预测”消费者下一步的消费倾向,从而获得指导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服务2.0”的新一代商业服务的能力。显然,“服务2.0”的受益者不仅包括消费者,还包括商家。最终,整个商圈将因此繁荣。这,也是智慧商圈的目的所在。
谁来承建智慧商圈
毫无疑问,政府是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商圈建设的最关键引领者与精神领袖。
至于智慧商圈的实施,就需要集合运营商、厂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等多方的群策群力。
上面我们谈到了基于“服务2.0”的智慧商圈构建理论,这里,我们就来看看,基于这样的理论体系,智慧商圈该如何落地。
这里我们借用物联网产业的四层划分: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同样,建设智慧商圈,也需要这四层参与者。
首先,智慧商圈需要借助传感技术获悉消费者位置信息和身份信息,这就是感知层;其次,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可靠管道传输给平台层,这个传输管道,就是传输层;再次,平台层需要将传来的数据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更具“智慧”的信息,并将它们通过传输层反馈给消费者或者传递给商家以帮助它们为消费者展开服务,这就是平台层;最后,应用层将聚合商圈内全部的应用服务商,并通过平台层将它们的服务分发给消费者或商家,当然,应用层的商家也可以借助平台层数据分析得到的“智慧”结论指导自身的服务内容,这就是应用层。
很明显,在智慧商圈四层结构中,传输层是最容易实现的。电信运营商作为智慧商圈的重要推手之一,早已开始对众多商圈进行无缝网络覆盖,这就确保了智慧商圈传输层的畅通。另外,应用层的众多服务提供商也是已经事实存在的,诸如大众点评、丁丁网、美团网等等众多服务商已经在不遗余力的为商圈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所缺少的,不过是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智慧商圈平台而已。
此时,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构建智慧商圈的核心是智慧商圈的平台,平台提供商不仅要完成感知层的技术、设备部署,还需要搭设数据庞发、计算高效的“智慧商圈大脑”,另外,它还需要实现商圈内众多服务商的服务整合。
听起来很复杂,却难不倒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