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每一粒粮食
“你看,我的车现在到了报港位置,安装电子标签后会去取样化验,然后去称毛重。”10月25日,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调度会议中心,储备库副主任陈曙东指着12块监控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总结了"数字粮库"的"六可"好处,即可视、可查、可控、可防、可拓、可依。”
“所有情况一目了然,各种数据都可以查询,可以通过手机、对讲机等及时沟通,给安全工作也设了一道防线,甚至可以防火、防水、防盗,”陈曙东继续解释,“这给廉政建设也加了一道防线,比如可以杜绝"人情粮"、"硕鼠",我所指的"可拓"是指系统本身还预留了许多端口,还可以实现技术升级。”
在粮库,有一句话,叫做:“粮库钱没(mò)腰,看你捞不捞。”“人情粮”、“舞弊粮”、偷盗粮时常成为粮库安全管理最为头疼的问题。“人情粮”、“舞弊粮”主要是指,粮库管理人员与卖粮人员内外勾结,在粮食取样、化验、称重等环节,以次充好,在卖粮品质、数量上做文章,这无疑会给粮库带来损失。
“早一点上这个系统会比较好,我估计监管层已经有这个意向,会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陈曙东说,“可依”是指粮食价格日常波动频繁,“数字粮库”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及时掌握价格的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简而言之,“数字粮库”就是利用现有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对粮食的入库、存放、调拨、出库、盘点、检索、发货等环节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从农民将粮食拉进粮库的那一刻开始,每一车粮、甚至每粒粮都会进入“法眼”,确保“颗粒归仓”。
“不用再翻看统计账、财务账、实物账本了,你能想象可以节省多少人力。”更令陈曙光满意的是,储备粮在15℃以下适宜储存,以前需要仓管人员拿特定仪器进粮仓监测,天热时很辛苦,且难以做到实时监测;如今,机器会把粮堆顶部、中间和底部的相关数据实时传到电脑屏幕上,温度超过15℃,系统会自动打开通风机;温度再高上去,电脑会提醒人工打开冷谷机;当电脑发现有虫情,则可通过环流熏蒸进行杀虫。
粮食仓储行业将随之洗牌
2011年11月,航天信息(60027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信息”,600271.SH)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签署“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流通行业示范应用与推广的框架合作协议”,航天信息作为江苏省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总集成商,推动粮食流通转型升级。
2012年5月,航天信息与江苏省首批16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数字粮库”系统,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粮食局首批“粮食信息化示范单位”,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保证粮食仓储及运输安全。
受益的不只是粮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清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质量和财务,以及政策性粮补资金的拨补情况等工作极其繁重,先会是各县自查,接着各市会普查,然后省级领导组会进行复查,最后国务院工作组对重点省 (区、市)粮库随机抽查,时间会长达数月。有了“数字粮库”,被业内戏称为“花几十个亿和一个整编师的力量”清仓查户的时代,即将结束。
通过“数字粮库”系统,粮食局、粮食购销集团对所属粮库进行远程联网监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看粮库位置分布,对粮库的仓储设施、粮食仓储数量、出入库信息等进行远程监管,并可以实时查看库内的视频监控画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徐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农业首要目标和重点投入方向,粮食安全信息化战略备受关注,航天信息在粮食流通各个环节应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粮食流通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航天信息董事长于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之所以选择在江苏试点,主要是考虑在该地区不存在经济方面的障碍,“数字粮库”下一步会在更多地区落户。
航天信息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江苏省数字粮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同粮库建设成为高级、中级和基础三级建设标准,确立了国家、地方和企业资金渠道。
“现在粮库只需要承担30%的费用,剩余费用由国家和省里按50%和20%的比例,以专项扶持资金拨付。”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最好的方法是将信息化与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挂钩,如果不上这个项目,就没有代储的资格,相应就不会有储备任务,这样会大大缩短中国粮食流通信息化时间。”
于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粮库只承担“小头”,不会存在支付困难,且国家和省里的专项资金扶持,对“数字粮库”在全国推广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江苏,依靠储备粮“保管费”和市场性经营“差价”生存的粮库,则很乐意承担这笔费用,粮库通过推广“数字粮库”,还可以趁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陈曙东将此称之为“最大的收获”,三年内,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引进了30多个大专生。
“我们合同都签了,估计明年4月底工程全部完工。”10月29日,江苏宏健粮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郁步宏董事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的粮库容积是7万吨,在盐城市算是中上游规模,我们没有代储任务,参观后我坚决要上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
作为盐城市首家“数字粮库”董事长,郁步宏坚定地认为,以后中国所有的粮库都会上这个系统,“数字粮库”代表了中国粮库发展的方向,民营粮库自己承担200万费用,“肯定值”。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涉及江苏、黑龙江、广东、上海“三省一市”,其中航天信息成为主要技术支持单位。
“"数字粮库"的出现会对中国整个粮食仓储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粮食仓储中去,抬高中央储备粮库代储资格标准,重建行业规范只是迟早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粮食局领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物联网产业中的黑马
据于滨介绍,到2015年,航天信息的物联网产业营收规模将达到15亿元,物联网产业中的“黑马”可能就是“数字粮库”。
据了解,航天信息整个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费用在120万至500万元之间,每个粮库包括低、中、高三种配置,由粮库根据实际需要自我选择。粮食系统市场很大,仅江苏有130多家中心库,全国粮库有近两万个。按每个粮库平均300万计算,仅此项业务,航天信息保守收入将过百亿。
东方证券报告指出,受益于数字粮库项目,预计航天信息今年的培训收入增速将达到50%,软件业务预计增速在40%以上。
基于“数字粮库”的良好前景,一些企业也纷纷瞄准这块市场。中储粮、神州数码、清华同方、中科软科技、远望谷(002161.SZ)及各地方信息化系统集成商,均有业务触及粮库管理。
“具体的业务进展不是太清楚,粮库事业部负责人去美国了,但是可以肯定,"数字粮库"在中国会做得不错,”远望谷财务总监兼董秘吕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此前吕宏对媒体称,远望谷正与深粮集团合作,建设平湖粮食储备库RFID粮食仓储物流系统。RFID技术被视为“数字粮库”的核心。
“我们现在做的是江苏省粮库总集成商,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多是提供一些终端产品的厂商,整体方案是我们自己做。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技术研究院,从研发到工程实施,有一个完整的链条,”于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数字粮库"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比如基于物联网相关的系统开发,自动化的控制,出入库相关的系统等等,是我们自行研发出来的。” 于滨认为,拥有全国各地40家分(子)公司网络,也是航天信息在“数字粮库”业务拓展竞争中的优势所在,“数字粮库”系统可以由各分(子)公司进行跟踪维护,能够很好地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