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区别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实施“2258”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两区”、“两大战略”机遇,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面临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银川市要坚持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以“全域银川”的理念调整产城关系、城乡关系,才能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坚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坚持“全域银川”和“统筹城乡”理念,按照“建设中心村、改造旧村庄、拆除空心村,迁并自然村、居住入区、产业入园”的基本思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体制,加快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与主城区“同城化”步伐。截至2013年银川市新建中心村81个,规划至2020年共建设129个。
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银川市土地集体所有权发证1008宗,已全部完成发证。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已进入调查统计阶段,计划2015年完成发证。2013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36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46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2%。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城镇、中心村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和农村资产流转平台建设,使农村有形或无形资产变为“资本”进入市场,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一体化产权流通市场,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二、坚持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强化工业园区的优势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簇群式发展。例如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的山东如意集团,灵武羊绒园的中银绒业,德胜工业园区的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等。重视产业共生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一批关联度强、共生性高的生态工业企业。
实施“产地加工战略”,积极引导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百瑞源枸杞、金河乳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逐步建立“基地+工厂+直销”的产业经营链条,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粮食、葡萄酒、乳品、枸杞、畜产品等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
实施“新兴产业开拓战略”,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着力推动“家庭农场”,鼓励联合开发,发展“三精”农业。银川市制定了《关于开展培育家庭农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全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达247家,新培育家庭农场96家,预计家庭农场年纯收入2.93亿元,场均118.60万元。要围绕即将出台的《宁夏休闲农业五年规划》制订以观光农业、垂钓、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三、坚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乡村公路标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全部建制村及30%自然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善乡村对外经济联系环境,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以“六到农家”(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到农家)要求为基础,按照“七通八有”的要求,实现乡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信广播电视、宽带、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加强建后管护,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市场竞争,有期有偿地转让部分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弥补基础设施欠账。
四、坚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将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向农村转移,逐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充分体现政策合理性与公平性。加强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全面建立全市各级各类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室长效机制。力争在2015年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乡村医生全科培训率达到100%,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制度,探索推广“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鼓励当地企业优先吸纳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务工,同时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就业。
五、坚持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努力探索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让银川市民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资源。逐步清理并消除城乡户籍差别所带来的不平等待遇,切实解决户籍管理和户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小城镇和中心村的“两委”班子和居(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居(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市场机制进入,引导居(村)民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加强小城镇和中心村社会治安管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必须改变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坚持城镇集约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人口适度、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进而实现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公众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绿色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实行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保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逐步消灭农村危房、空心村、城中村。
七、坚持推进金融模式创新
随着城镇化理念的创新,以土地财政推进城镇建设的传统城镇化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通过金融业的积极介入,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动员和投入到为城镇化服务之中,应是银川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的重点课题。银川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发挥财政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政府可以从体制、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构建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责任承担,提供最低经营收入保证,授予经营现有收费设施的专营权,改变政府投资管理方式,“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完善税收政策,引导更多商业金融资金投入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