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南的经济发展面临着GDP和CPI“双下行”的局面。面对经济降温的压力,在“稳投资就是稳增长”的政策呼声下,应如何正确理解稳增长的内涵和实质?稳增长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湖南又该如何在困难中发现机遇,找到面向未来的增长力量?日前,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谢超英接受了记者专访。
谢超英指出,湖南要实现“稳增长”,着力点还是要抓工业,抓实体经济。2011年,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从国际通用标准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才标志着该国或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去年湖南工业占GDP的比重是41.5%,刚刚迈过工业化中期的门槛。从全国来看,湖南的工业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几个百分点。因此,我认为抓工业、抓实体经济,在湖南至少还要坚持20年不动摇,湖南的工业化进程还将走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谢超英认为,要抓好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在工业经济领域,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切实改善企业运营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要确保这些好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让企业能够真正受惠于这些政策利好。要抓好项目建设。当前,必须立足于未来的增长,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四千工程”实施和新兴产业培育,花大力气不断引进更多新项目、好项目,不断扩充经济增长的新增量。要抓好环境优化。当前企业利润大幅回落,资金十分困难,收过头税、预缴税等行为,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运营将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稳增长的重要障碍。因此,必须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入手,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此外,要抓好企业服务,抓好产需对接合作,帮助企业稳住和拓展市场,等等。
潇湘晨报:长期以来,湖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产业发展方面,湖南最大的短板在哪里?
谢超英认为,在产业结构方面,湖南存在两大短板。首先,产业比重不合理现象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仍存在硬伤。表现在生产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企业仍占据较大比重,而能进行深度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终端消费品的企业却严重不足。其次,目前湖南缺乏航母式企业的带动。针对湖南缺少巨无霸式龙头企业现状,省经信委将不遗余力地推进“四千工程”,更多地培育打造千亿级企业。经验上看,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后,对产业的整体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此外,湖南的大品牌、好品牌仍然太少,品牌影响力普遍不足,明显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受制于当前品牌建设资源过于分散的因素。当然,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
谢超英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从面向未来视野出发,湖南工业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有希望的应该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电工电气这三大板块。目前,这几大板块均已在世界上具备了一定影响力,产业链综合实力很强。但仅仅依靠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的这种产业格局,在保持我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产业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隐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多措并举。要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在继续支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食品、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要突出抓好质量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变“贴牌”为“创品牌”。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坚持“两型”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