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关于台湾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体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1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404
核心提示:台湾自然景色秀丽,风景名胜众多,城市交通方便,市容街貌整洁,环境质量较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颇有特色,一些规划创意、设计理念,可供我们借鉴。
一、规划先行

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前提,只有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条件,结合当地特色,从人的需求考虑,关注近人尺度的空间形态,形成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格局,城镇化才能做到“吸引人、留住人”。规划要以先进的理念和绿色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突出规划前瞻性、体现先进性;要把民俗新风融入规划,以系统的思维完善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注重深化细化;要以严格的监督执行规划,强化规划权威性、执行力和实施监管。台湾自然景色秀丽,风景名胜众多,城市交通方便,市容街貌整洁,环境质量较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颇有特色,一些规划创意、设计理念,可供我们借鉴。一是注重城市空间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把环境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台湾的城市规划和用地布局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城市以发展都市型工业、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则安排在郊区;城市内部用地功能布局较为合理,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比如高雄是一座以重工业为主的港口城市,但在城区仍能看到蓝色的天空和较清的河水,这虽与靠近海边大气环流快、对污染物的稀释有关,但也说明当地对城市结构布局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注重村镇规划与建设特色。村镇规划建设要与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保护相协调,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理形态、生物多样性,将村落与当地人文环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比如台湾岛内村镇很多,规模有大有小,多数利用公路交通条件发展起来,在人口密集的西部沿海地区,有些集镇与乡村已经连在一起。他们把过境公路作为镇区的道路,沿路开设商业网点、手工作坊,使得道路两侧满眼而来的是商业店铺,各种招牌琳琅满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三是注重交通设施规划。台湾交通设施完善,虽道路不是很宽,但路网密度较高,交通方式多样;海运、航空连接世界各地,铁路、公路以及地铁等各种交通方式齐全,人员往来、物资运输较为方便;城市道路畅通,交通秩序井然,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推动着岛内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四是注重社会群众参与。规划管理是公共决策,提高规划科学性、保障规划严肃性,不能没有公众参与。在过去只有专家意见和领导拍板决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只有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才有利于集思广益,接地气,避免无谓浪费。城市资源十分有限,没有城市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规划就可能客观、科学因素,进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产业支撑

近年台湾的城市化进程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结构分布,都在向城市带、都市圈的模式发展。台湾城市规模体系之所以能实现较为均衡的发展,主要受其产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变。通过就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展工业、商业、服务业,使农村迅速向城市化迈进。台湾地区农村工业的普遍发展,大大提高了台湾工业化的速度及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为此,要发展城镇化主要考虑一是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信贷融资,抓好招商引资,积极盘活资产,重点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存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只有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才能使农民的就业门路不断拓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推动小城镇与工贸小区、房地产开发的合理聚集,实现城镇产业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三是依托小城镇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准支柱产业,抓住己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 带动三产协调发展,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转移,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四是以乡镇工业走城镇化道路,以资源型产品为纽带,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逐步实现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发展乡镇企业产业,鼓励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乡镇企业走向集聚,延长价值链,形成一批地方特色的乡镇产业集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科学建设

一是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要按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保障政府投入,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二是先内部后外部。要加快老区改造力度,通过工厂外迁,在老区形成商业区、服务区;要加快工业新区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让其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型城镇化进度。三是分步实施。城镇化建设不能“摊大饼”,要分步实施、协同推进,要以当地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发展水平相适应,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防止出现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导致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或出现千城一面和城市病问题。

四、强化管理

一是提升素质。城镇化不仅需要产业的培育和支撑,而且需要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随着城镇化带来的空间环境的改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要提高广大进入城镇工作生活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全面提高公众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乡镇居民自觉融入到自律自强、文化涵养、社会公德、环保卫生等城市概念中,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二是规范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突出小机构、大服务的职能,把精力集中在管理公共行政和公益性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以提供公共服务来代替单纯的管制,以社会管理代替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一是培育物价稳定、生产要素进出自由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是培育廉洁勤政、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 三是培育依法行政、公平透明的法制环境,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三是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城镇化是人民群众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村(居)自治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参与者和见证人,只有把城镇化与村居民民主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让基层自治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凝聚智慧,贡献力量,我们的城镇化才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