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美丽武夷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0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486
核心提示: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县域经济是指一个县范畴内的全体经济的总和,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城镇化是处于初期阶段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县域经济的一个概念。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分析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度,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县域经济是指一个县范畴内的全体经济的总和,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城镇化是处于初期阶段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县域经济的一个概念。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分析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度,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夷山是我省唯一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风景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十大名山和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有力的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打造美丽武夷。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武夷山市城镇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城市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武夷山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一、武夷山市经济社会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3.3万人。辖管3镇、4乡、3个街道、4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其中3个居委会)、1492个村民小组、1398个自然村(其中老区基点村884个),全市总人口22.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1.2%;耕地面积3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87亩;林地面积318.2万亩,有林地299.2万亩,森林覆盖率76%。

武夷山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审时度势,提出“12355”发展战略,即坚持一个目标,抓住两大机遇,实现三个转变,建设“五大片区”,打造“五个武夷”。坚持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目标不动摇。抓住两个机遇:一是武夷新区建设机遇。海西发展战略赋予武夷新区四大功能定位,武夷山在海西、在闽北绿色腹地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显。二是交通条件巨变机遇。武夷山机场航线拓展航班增加,浦南、武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宁上高速公路、合福高铁推进建设,为武夷山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空间。实现三个转变:从自然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变;从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转变。建设五大片区:主要建设九曲溪上游保护区、杜坝高端酒店区、樟树文化创意产业区、仙店生态创业园区、北城新区。打造五个武夷:就是全面打造优美武夷、活力武夷、人文武夷、和谐武夷、幸福武夷!

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坚持“一二三五五”发展战略,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围绕“项目建设年、争创文明城”工作主线,攻坚克难,实干强推,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到全省县市第十二位,经济发展质量在全省县市中排第十六位,创业竞赛取得南平市第三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突破百亿,达到109.89亿元,比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41亿元,比增61.2%,总量连续第8年排在南平各县(市、区)第一位;外贸出口5388.6万美元,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比增36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65亿元、98.88亿元。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34亿元,比增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16亿元,比增17%;旅游接待总人数731.59万人次,比增8.2%;旅游总收入116.24亿元,比增8.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2:37.52:42.28。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达到11.24亿元,比增16.28%,地方财政收入9.17亿元,比增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比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11546元,比增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1亿元,比增21.6%。

二、武夷山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深化重点行动,在项目落地投产上求突破。全面落实“倒计时”工作机制,大力推动123个迎接高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落实三项行动计划,确保与高铁建设相衔接、同步推进。实施迎接高铁时代旅游产业促进行动计划。实施共建美丽武夷推动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城乡环境共清洁、生态绿廊共打造、美丽乡村共建设、绿色发展共推进、发展成果共分享,完善“五大片区”基础配套,全面实施六项提升工程。实施绿色工业行动计划,出台绿色工业惠企政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园区经济增长计划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循环节能、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绿色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绿色生态工业转变。

优化择商选资,在项目增量策划上求突破。深入研究省委、南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措施,积极对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绿色发展示范区、原中央苏区、武夷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补偿、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等方面政策,策划生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合作,深入推进“三维”项目对接。

统筹城市配套,加快建设旅游城市。围绕打造宜居宜旅宜业山水园林城市,推进“三边三节点”和“六个一”城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度假区争创4A城市景区,逐步开展城区宜居环境建设。做精做美绿色乡村。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吴屯乡小城镇综合试点,完成15个中心村建设,加强保护管理五夫、下梅、城村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按照“六好、六美”、“六个一”和“五星标准”要求,遵循“配套完善、提高提升、优化美化”原则,整合造福工程、旧村整治、古民居保护管理、绿色村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等政策资源,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镇一示范”工程。

三、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产业支撑能力弱。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必然是一个经济基础脆弱,缺乏造血功能,没有发展潜力的城镇,不仅发挥不了城镇的应有作用,而且会拖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城镇发展空间小。城镇发展应该是以“城”为“市”,而在城镇建设中“有城无市”现象比较普遍。资料显示:农村建制镇的镇区面积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集中在1.5—3.5平方公里内,2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城镇数量占很大比例,5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镇数量占很小比例。较小的镇区面积规模限制了城镇经济的发展,没有形成乡镇企业集中的工业小区,难以吸收足够的人口、资金和其他经济资源,建制镇对乡村地区带动服务功能不强,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形成,城镇的集聚效应难以发生。有研究表明,镇区人口达到1万人,才能发挥行政中心对经济的集聚作用,超过5万人则可以发挥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

城镇地方特色不强。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头,是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城镇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一定区域的中心作用,城镇的地方性应该成为小城镇的特色所在,也是小城镇的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多为公路沿线,产业结构趋同、建筑风格模仿,缺乏各自特色,造成盲目攀比、建设无序和资源浪费严重等,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地理位置等有机结合。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