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用文化牵引上海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1335
核心提示: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对文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镇化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上海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上海城镇化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从上海特大型城市的视角出发,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探索以文化理念引领城镇化规划、以文化思维开拓城镇化功能、以文化元素凸显城镇化标识、以文化方式打造城镇化品质、以文化行为激发城镇化活力,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对文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镇化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上海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上海城镇化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从上海特大型城市的视角出发,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探索以文化理念引领城镇化规划、以文化思维开拓城镇化功能、以文化元素凸显城镇化标识、以文化方式打造城镇化品质、以文化行为激发城镇化活力,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5条举措:

用核心价值观铸就城镇化之魂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针对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组织结构多元、人员快速集聚、社会关系重构等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放在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主导地位。一是在城镇化发展规划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内涵,以核心价值观为引擎,研究制定新一轮上海城镇化发展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和下发上海城镇化文化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与城镇化相匹配的文化发展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目标、任务、项目和实施步骤。二是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中坚持核心价值观取向,适应城镇化中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要求,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将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项目权交给区县、文化事务权交给社会、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微观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重在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在城镇化内在肌理和政策机制创新中凸现核心价值观要义,把核心价值观构建作为城镇化遵循内生规律发展和文化政策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核心价值观为坐标,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经济驱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开放政策,研究制定市、区县、街镇在城镇化发展中各自的管理目录、权力边界与权力清单,用政策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化建设运营模式。四是把核心价值观构建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在城镇化政治思想、经济社会、道德作风、基层治理进程中体现落细要求,在老城拆迁改造、新城新区开发、人员安居和社会保障等环节中体现落小要求,在以人为本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质量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抓手中体现落实要求。重点推动以核心价值观为砝码开展城镇化发展规划评估、项目评估、质量评估、市场评估及两个效益评估,做到有利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规划就执行,否则就调整;有利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就建设,否则就取消;有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文化消费等市场就发展,否则就转型。

用公共文化服务城镇化民生

坚持城镇化发展的公共文化均衡服务导向。一是重视城镇化发展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将公共文化软硬件建设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构局,按照便捷、均衡和标准化的配置要求,采取市、区县、街镇各出一点的办法,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建设文化硬件设施,完善15分钟设施网络,调整保障基本设施布局,优化高、中、低级层次结构,加强远郊新城新区拾遗补缺,挖掘存量,开发增量,确保全市城镇化公共文化设施广泛覆盖。二是加强对新城新区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依托全市“1+17”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整合优质资源,构建配送管道,拓展多元路径,实施对城镇化各类群体内容的精准投放,编印面向城镇化市民的《文化读本》,创新地形成内容需求选择、内容资源采集、内容生产供给点对点的上海城镇化公共文化内容保障机制。同时,在城镇化文化设施中普遍配备娱乐、休闲、怡情、益智、心理辅导等多样人文功能。三是推动智慧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公共文化云建设,将城镇化公共文化云建设纳入全市云系统通盘考虑。依托科技手段,重点加强对城镇化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改造,开展城镇化在地、在线、在场、在屏数字化文化传播,构建城镇化百姓文化需求数字化采集分析系统、信息流转系统、公共文化服务导览系统。四是推动城镇化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免费开门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个性化服务。推动城镇化设施实施社会化管理,市区联手开展城镇化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调研,组织社会化管理试点,制定社会化管理规范,适时推广社会化管理经验。推动城镇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建立理事会等机制,为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用文化产业打造城镇化实力

从文化立镇、文化产业强镇的软实力思维出发,更加注重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推动城镇化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在发展策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撬动和科技创新导向,立足城镇化人缘、地缘及基础资源优势,从全市层面通盘确定城镇化文化产业发展定位、规模、布局、重点和项目,统一推动制定城镇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和人才政策等,统一配置市区县对城镇化文化产业分层分类管理职能、文化产业发展指标统计系统和效益评估激励平台,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在发展路径上,市区一体推动城镇化文化产业错位发展,重点鼓励和支持青浦水文化产业、金山农民画产业、浦东文化装备产业、宝山民俗民间文化产业、嘉定车文化产业、奉贤旅游文化产业、松江和闸北影视文化产业、闵行视听文化产业等实施内容发展、生态发展、竞争发展和特色发展。三是在发展方位上,着力推动城镇化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老城区与新城新区联动发展,农村地区向城镇化过渡中转型发展,上海新城新区与长三角乃至全国与全球融合发展,迪士尼、梦工厂、佳士得、格莱美等外向型与内生型企业互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及慢文化产业链式发展,演艺业、影视业等主导产业与小微企业协调发展,依托“一带一路”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走出去发展。四是在发展维度上,依托自贸区文化开放平台,重点加强城镇化中具有市场空间的娱乐业、动漫业、网吧业、新媒体等市场主体的培育,开展城镇化文化市场混合经营试点,加强对到新城新区发展的各类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针对城镇化特别是远郊地区文化市场的巡查监管办法,形成市区县对城镇化地区、城乡结合部区域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和执法合力,为上海城镇化文化市场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用传统文化丰富城镇化积淀

以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海派特点的美丽城镇为目标,注重新城新区开发与传统文化两手抓、两不误、两加强。重点建好5个一套:一是一套保护目录。以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个性为重点,协调推动全市17个区县组织开展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资源与项目调研,建立重点保护目录和区域共同参与保护城市开发、建设等相关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各级文化部门领导层层负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城镇化开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二是一套保护网络。围绕保护好旧城区改造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传承好新城新区建设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与原有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推动建立有政府、社会、专家等参加的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队伍,形成全市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的统一组织协调、统一挖掘开发、统一政策咨询、统一信息传送、统一法务等服务事项受理、统一各类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工作网络。三是一套保护方式。推动各区县更加注重运用法律、人文等手段和方式开展保护,更加注重处理好城镇化与区域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挖掘开发与保护利用的关系、延续文脉与活态传承的关系,在《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框架下,做到既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又有效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存续。四是一套管理平台。依托科技创新,建立面向全市的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实时监控、全程监控、跟踪监管平台,消除保护工作的死角和漏洞。同时,不断丰富社会保护主体,吸引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志愿者、社区群众、相关行业协会参与保护,确保对城镇化中传统文化保护的万无一失。五是一套弘扬机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各类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加强对城镇化经典传统文化、特色非遗文化、著名乡土文化、活态历史文化的推介与宣传,推动各城镇化主体自觉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新城新区开发建设进程加以弘扬,使传统文化元素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无时不在、无处不见、润泽大众。

用多样文化激发城镇化活力

更加注重城镇化多姿多彩文化效应的释放与演绎。一是着力发展亲民市民文化。实施市民文化节接地气工程,下移办节重心,扩大受益范围。利用举手等机制,鼓励和支持城镇化各类文化主体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在参与中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市民文化节中的更多精彩内容、市民喜爱的项目全方位向新城新区投送,将更多展示、展览、展演放在社区和市民家门口举行。帮助新城新区整合市民资源、开辟市民文化阵地、建立市民文化队伍、打造市民文化品牌、提升市民文化形象。二是重点推动精品活动文化。以营造城镇化文化氛围为突破,推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以及区级重大品牌文化活动进新城新区人员集聚地、精品商业区、休闲旅游区、交通枢纽区、创意产业园区和居住小区,让新城新区各类群体与重大文化活动零距离接触,共享欢乐。三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艺术。开展城镇化中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与对策调研,制定与上海城镇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公共艺术发展规划,推动城镇化发展主体充分利用造景元素,在城镇化的公共空间,有机匹配海派建筑艺术,植入街头雕塑艺术,开展广场演艺艺术,打造高端主题立体灯光秀艺术,发展草坪绿地映像艺术,融入文化广告艺术,推广平民艺术集市,让城镇化中的市民与文化艺术结缘,成为有文化艺术素养的新市民。四是创新发展多样融合文化。鼓励和支持城镇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发展。引领和推动城镇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商业、金融等相关领域跨界融合发展,市区联手共同制定融合发展规划,优选融合发展项目,发现和培养融合发展典型,创新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激励等政策体系。加强对融合发展人才的培养,通过更加开放包容和优惠的政策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城区人才、青年人才、“海漂”人才到新城新区特别是远郊地区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文化发展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