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座车站已有18座主体结构建成封顶,11月启动铺轨,2016年底1号线进入试运营……”合肥轨道交通已经进入建设关键期,其背后少不了强大的资金保证。就在7月底,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项目成功签署银团贷款合同,合同金额55亿元,当日便实现首笔发放贷款10亿元。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不遗余力,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输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民生。
银团贷款投向轨道交通建设
“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合力贷款113.47亿元,支持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安徽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轨道1号线项目是合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全省建设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线路全长12.6公里,共设车站13座,总投资92.11亿元,其中申请人民币贷款58.47亿元;二期项目建设线路全长11.9公里,共设车站10座,项目总投资79.56亿元,申请贷款55亿元。
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在合肥轨道交通项目中,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发挥其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出银团模式,于2011年12月联合农行、中行、建行等,共同组建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银团贷款。 2012年底银团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成为目前合肥市最大一笔银团贷款,合同金额58.47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1期银团已实现贷款发放24.9亿元。根据一期银团各家银行评审进度和配合情况,国开行安徽省分行二期项目选择农行、中行、工行等作为参加行,今年7月21日,成功签署银团贷款合同,合同金额55亿元,当日实现首笔发放贷款10亿元。
金融支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因此,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在此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进一步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省“861”行动计划,加大在建续建重大工程贷款支持力度,如合肥高铁南站、宁安铁路、京福铁路、环巢治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增加较多,基础设施主要行业贷款增加272.5亿元,同比多增63.2亿元。
商业银行陆续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棚户区改造是另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吸引各家商业银行的资金不断跟进。据统计,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目前已投入269亿元支持辖内棚户区改造工程,支持总建筑面积逾3366万平方米,惠及36.8万户、119万中低收入群众。该行计划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累计完成改造146万户,其中通过省平台统贷模式向全省纳入2013年至2017年规划的棚改项目承诺贷款799亿元,对全省16市55县实现应贷尽贷全覆盖。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也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为新型城镇化项目发放贷款24亿元,项目主要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美好乡村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安置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则在全年计划中优化投向结构,优先满足重点区域融资需求,对接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点项目。农行和交行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模式,输血12.7亿元支持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项目建设。
徽商银行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蕴含巨大商机。该行认为,城镇化建设将是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一条主线,应紧抓这一重大机遇,并将之作为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提供资金和金融渠道支撑,重点关注城市功能提升和民生消费相关的信贷需求,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