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新加坡公众在乘搭地铁时将能通过手机预测自己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到站后要转搭公交车也可预知下一趟公交车的乘客人数。若公交车已客满,公众可及早做其他交通安排,无需浪费时间候车,这么一来行程将更加快捷。
至于在路上开车的人也能利用手机从道路上的智能交通灯或指示牌接收即时交通信息,使车程不仅更具效率,也更加安全。
以上这些情景,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与新加坡智能交通协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ciety Singapore)日前联合发表的最新“智能通行策略规划”(Smart Mobility 2030)总蓝图中,勾勒出的未来交通及出行愿景。
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在过去几年出现改变,新加坡人对于交通和出行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而近年来智能移动科技如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好为新加坡未来的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有鉴于此,陆交局决定检讨2006年发表的首个“智能交通系统”总蓝图,借助高科技打造一个更具连接性及互动性的陆路交通系统。
陆交局局长周福荣在总蓝图中指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向来以硬件设施为主,但今后,当局将更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致力于为乘客在出行时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
智能通行策略规划将把焦点放在四大方面,即为民众提供更多交通资讯、提升这类资讯的互动性、确保公路更加安全,以及迈向持续和环保的绿色交通。
另一方面,当局也将集合民间力量,通过“众包”(crowdsourcing)提升交通系统的素质,例如通过社交媒体收集民众对交通系统的意见和反馈,并从中获取有关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程度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