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平台主导IT产业的时代落幕了,未来真正的主宰是应用。这是神州数码首席科学家谢耘对于IT行业发展做出的前瞻判断。在前几日的一场中关村创业论坛上,在美国硅谷从事数据研究工作的知名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和谢耘,分别就大数据时代中美IT产业发展这个话题阐述了的观点,主办方有意将之描述为“东西方的科学碰撞”。
其实,科学发展遵循的是其自身规律,而科学家们的思路也往往不谋而合。如涂子沛认为,当下大数据的兴起标志着社会将向智能化迈进和转型,大数据则需进行顶层设计;谢耘同样表示,数据资源极大丰富促生了云计算和大数据,IT应用要走向更高层面的智能化就需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从宏观层面进行应用设计。二人看到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智能化,大思路也是类似的——站在高处以全局性的眼光来实现智能化。要说有何不同,就在于涂子沛强调“机器学习”路径,而谢耘认为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布局。
对于“机器学习”这一热门概念,相关讨论和实践已经相当丰富,围绕着它的新闻层出不穷。而谢耘提出的以应用为中心而生发的“虚拟映像”技术,则听起来更为新鲜,这种研究方法,有其独特的先进性。
众所周知,大数据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主流,这些数据非常庞杂,但具有关联性。由于一直以来计算机处理的都是结构化数据,每个应用都对应与自身相关的数据,所以数据与应用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令IT技术在应用方面遭遇阻碍。而人脑不同,人脑中的信息也很庞杂,但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内在逻辑,大脑依靠这样的逻辑处理信息反馈,表现出来就是人类的智慧。谢耘解释,人脑是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层来处理所有信息,信息数据在人脑中是以整体的结构存在的,这就是人脑处理数据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大区别。而在大数据时代,IT应用正在从“点”和“线”走向“面”,这是IT产业面临的重要转折。若想构建“面”的应用,则必须用平台的方式,像人脑一样,通过统一的底层组织数据,形成虚拟映像并对之做出反馈,从而服务于应用。简单来说,“虚拟映像”技术就是通过非结构化数据与人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用这种方法来构建应用系统,将消弭传统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大大提升IT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谢耘提出的这种理念在大数据研究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十分前沿,同时也令人兴奋,更有价值的是,目前他已经将“虚拟映像”理念引入到了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应用之中。一般来说,城市管理系统,比如交通、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系统,其传统的做法是通过物联网——底层的传感器采集数据,然后这些数据直接被各个部门应用所使用,不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应用,自然就形成一个个的孤岛。而基于“虚拟映像”理念,神州数码首先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把所有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先汇集在一起,根据这些信息所反应的城市与应用对象的内在关系,形成一个城市在虚拟空间中的实时映象,之后各个应用从映像抓数据,来支持各种各样的服务。其中,应用对象被谢耘称为“主体”,事实上就是人。
因为实现了信息的无缝对接,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服务系统能够围绕个人主体的大数据——比如包括个人的医疗、个人的出行、个人的教育等等,进行各种要素抽取,进而建立一个“数字人”的模型,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服务来为其提供,而不只是简单提供几个核心的主要服务。这种系统的建设方式事实上也是一种全新的IT应用的建设模式,有望引发整个技术和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的变化。而这一架构的优势在于城市的虚拟映像是稳定的,面对城市服务的多样需求,构建稳定的城市虚拟映像,就可以随时根据需求,开发出不同目的、不同主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应用。据了解,神州数码正在推动4个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面向市民的平台、面向城市管理的平台,而面向企业服务的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城市的映像今年也会落地。
谢耘的想法是,在对于IT技术的研究里,将东方的灵魂和西方的严谨结合起来,“为冰冷的逻辑注入一个鲜活的灵魂”。“虚拟映象”不完全是纯逻辑的演算,而是其中有很多很微妙的“模糊”的平衡,“模糊”以及以人为本的思路,可以说体现出的正是东方智慧。这位神州数码技术方面的核心的代表,将东方哲学意味的思考与计算机、大数据相结合,会带来怎样的图景,基于“虚拟映像”的智慧城市服务又会发展到怎样的水平,都十分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