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上挤车位,到地下挖车位,向空中要车位,用“智慧”造车位。近日,高新区为“停车难”这一城市通病开出药方,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系统的停车规划。
《苏州高新区机动车公共停车系统规划》由高新区城管局牵头,会同规划、交警、街道等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围绕“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原则建设公共停车场,制定了近期(2014-2015年)停车系统设施改善的具体实施方案、远期(2016-2030年)停车系统的规划愿景。其中,近期方案以狮山片区、枫桥片区为中心进行了重点规划。
本次《规划》 最核心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高新区特别是建成区的停车设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对停车面积的缺口部分进行了科学预测(约为20.9万平米),对公共停车场覆盖不足的区域进一步挖潜,共统计得待扩容地块24处,其中近期(2016年前)拟建设地块达5处。在“寸土寸金”的枫桥片区、狮山片区,如果能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挖出来的是土,得到的就是“黄金”了。此次规划中,增加公共停车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挖掘地下空间。公共绿地、广场等地下,都被列入了建设公共停车场的主要“金矿”。向空中寻求车位空间则是另一个重要手段,且建设成本更低。今年淮海街10号区间路立体停车楼项目作为近期实施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示范推广项目,已纳入2014年度高新区实事工程。
建议土地拍卖时增加“建设公共停车位”这一条件,是该《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高新区城管局城市维护处张科长介绍,目前,高新区东部的不少区域都在推进“退二进三”策略,将“二产”地块改为“三产服务业”地块。依据这个背景,他们建议在停车规划中针对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经营性土地增加了“配置一定规模的公共停车场”这一拍卖条件,即在满足原有停车位配建指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标准另行增加公共停车位。计算标准为:服务半径内停车位配建较不足地块,需按照配建指标的10%-20%另外增建公共停车位; 服务半径内停车位配建不足地块,则需按照配建指标的30%-50%另外增建公共停车位。
另外,该《规划》还从换乘系统建设、智能诱导系统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围绕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等重要换乘枢纽周边100米范围内进行停车场规划,并对中心区重要路口和节点进行三级诱导系统的设置,为开车市民提供路线引导,提供优化的路线信息,从而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