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实施四大战略 纵深推进巴中新型城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次数:1283
核心提示:2011年以来,巴中围绕“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三区同建”,着力打造“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城镇化格局。至2013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新建城市新区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35.38%,新建“巴山新居”聚居点965个,5.1万户群众入住新居。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正在大巴山徐徐展现。
2011年以来,巴中围绕“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三区同建”,着力打造“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城镇化格局。至2013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新建城市新区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35.38%,新建“巴山新居”聚居点965个,5.1万户群众入住新居。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正在大巴山徐徐展现。2014年,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商为新巴中,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巴中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梦。

突出规划立城战略,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突出巴城作为全市新型城城镇化的主阵地,加快兴文新区“一号战场”建设,着重发展巴州区陇桥新区、南江县红塔新区、通江县石牛嘴-高明新区、平昌县金宝新区建设,梯次辐射全市,实现多点多极竞相跨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加大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旧城拆迁改造,把老城区过密的人口分离出来,转移到新区就业,让全体巴中人共享新型城镇化的成果。通过“巴山新居”、产业聚集工程,把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的人口梯次转移到聚居点、中心村、重点镇,集中土地规模发展茶叶、食用菌、畜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在集镇、中心村镇投资建房兴业,共享城镇化的红利。力争到2016年末,巴中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14个省级试点镇和9个重点镇(特色镇),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万套,改造棚户区6万套(户),新增二、三产业就业人数6.5万个以上,依托巴山新居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200个。

实施产业兴城战略,增强城市集聚能力。以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建设一个园区,集聚一批企业,支撑一批城镇,带动一批就业”的良性循环,避免新型城镇“空心化”。重点抓好清洁能源、农产品深加工、食品饮料、服装鞋帽、新型建材、中医药等支撑产业培育;加快物流园区、商业综合体、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餐饮、家政、养老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资金集聚效应,要积极向上争取,争取更多城镇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切实搞好项目遴选、储备、对接及争取工作,加大对交通、饮水、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的争取力度,使涉及民生民利的项目尽早尽快惠及人民群众。做好“招引”文章,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方式,降低社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抓好生态创城战略,激发城市动力活力。以构建“秦巴旅游生态圈”为重点,加大红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深度挖掘丰富的红军文化、历史文化、巴人文化。强化生态城市创新活动,深入实施“五创联动”,建立规划与生态相融、建设与生态挂钩、产业与生态互动、环境与生态和谐的城市发展机制。围绕望王山、南龛坡、佛头山、红四方面军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资源打造城市,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运动、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主的旅游业,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生态旅游、巴人文化、民风民俗打造光雾山、诺水河、恩阳等一批旅游新镇、文化名镇,让乡村与城市一样美。

落实管理优城战略,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深化“大城管”格局,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网络化、信息化支撑,推进城管信息化建设,探索社区化管理机制,健全城市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大力引入社会资金建设人行天桥、停车场、小型市场等各类城市配套设施,引进专业化城管公司,将部分城市管理职能以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推向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教育为主、引导为先、“查十罚一”,予执法于管理中,予管理于服务中,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