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别墅式民居恢弘大气,一条条硬化水泥路平坦宽阔,一处处湖光山色引人入胜……初夏时节,走进仫佬山乡,扑面而来的新农村美景,令人陶醉。
“几年前,屯里的路面坑坑洼洼,破旧的瓦房参差不齐,卫生环境非常糟糕。”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罗东村崖宜屯村民黎水成谈起家乡的变化时说道,“在城乡风貌改造后,全屯早已焕然一新,不仅房屋变漂亮了,还添加了社庙广场、文化楼、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日子过得舒服多了。同时,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和朋友合伙开办崖宜水上鱼庄,实现了自家门口创业,不用再外出奔波。”
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的居住环境、浓郁的民族特色,罗城特色新型城镇化把仫佬山乡装扮得越来越靓丽。近年来,罗城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以乡镇为重点,深入实施“名镇名村”示范点建设,培育经济强镇、特色名镇,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批特色村镇品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创特色名村,树仫佬新貌。2013年,罗城深挖特色资源,打造民族品牌,完成了重点打造的东门镇石围古民居古村落、小长安镇崖宜屯特色旅游名村、怀群镇元蒙屯特色旅游名村、四把镇梅洞屯特色文化名村等4个名村建设。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四把镇,则被列为广西特色工贸名镇,按照“兴产业、抓风貌、建名镇、提品味”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具有仫佬族特色的工贸名镇建设。
文化作为城市的内在精神,是城镇化的灵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罗城以文化力量凝聚民族团结发展正能量。近年来,该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文化投入,先后完成一批重大文体设施项目建设:2009年至2012年,通过上级扶持200多万元,建设四把镇大新村等10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012年,县政府投入60多万元,完成四把等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2013年,通过自治区文化惠民工程投入资金475多万元,对图书馆、博物馆、仫佬族剧院进行改造。截至2013年底,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成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文化站,完成59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89个村屯文化活动室、98个村屯篮球场建设。
结合打造新区新景,罗城城镇化的县城区建设显现突出效果。2011年以来,该县按照“一心两城,向北拓展,重点向西,兼顾东南”的城建布局,采取超常办法超常措施开展城西、城北片区的土地征收工作,努力打造新区新景、拓展城区规模,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完成了凤凰城、龙湖小区规划工作;完成了于成龙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及朝阳路十字路口等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新仫佬族博物馆、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农民进城创业园建设、凤凰大道、仫佬族新村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仫佬博物馆的硬、软件建设。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去年,罗城顺利完成了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正式成果报批,推进城西、城北新区及旧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7个乡镇总体规划、2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95个村屯规划和8个城市市政、管网、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同时,以大县城战略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县城城西城北新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今年,该县将继续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县域镇村体系编制、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完成未编制完成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
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同时,随着“美丽罗城·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罗城村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3年以来,罗城启动了东门镇、四把镇、小长安镇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龙岸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配套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县11个乡镇共新建垃圾池505个,组织群众对家园、田园、水源开展集中清洁活动1568场次,清洁家园3万多户,清理田园2000多处,清理小溪、水沟、河流600多条,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环境美了,民心顺了,人气也旺了,如今,罗城全县城镇面积已发展到16平方公里,与“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相比,城区面积从4.2平方公里发展到6.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11万人发展到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原来的23.5%提高到现在的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