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深入实施‘大孵化’战略,在孵化器网络、公共技术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国际交流和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成都高新区是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域之一,而建设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园区为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率先科学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在高新区办孵化器”转变为“把高新区办成孵化器”的重要实践,有助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所遇到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问题,构建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取得较大的经济成效,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以提高孵化培育服务能力为核心,在全国首创大孵化实践,其核心就是聚集孵化器、孵化企业、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机构、中介机构、创新文化等一切科技创新孵化资源构建创新孵化体系,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成都高新区建设了以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的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要载体和摇篮;形成以政府办孵化器为示范、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为主体、虚拟孵化器为补充的孵化器网络体系,孵化器成为园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成都高新区政府示范孵化园面积逾1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上千家、毕业企业383家、实现产值180亿元;社会资源建设孵化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超过1500家,并呈逐年递增的良性发展态势。
成都高新区为聚集更多的金融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投融资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科技型企业获得债权融资超过50亿元、股权融资超过20亿元。2011年成都高新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区域之一。
目前,成都高新区的公共技术平台已具相当规模。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成都高新区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建设的IC设计、电子通信测试和生物医药分析测试3个公共技术平台作用,依托公共技术平台管理中心全面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培育物联网、光电显示、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逐步形成了具有成都高新区特色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全面服务于园区内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降低技术研发、测试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都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资产规模超过12亿元。政府投资公共技术平台资产近2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投资3500万元建设医药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投资4000万元建设无线通信测试公共技术平台,投资120万元搭建多语言综合服务平台;社会投资公共技术平台资产超过10亿元,包括中药安全性能测试平台(GLP)、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开发平台等。目前,成都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超过50家,已认定公共技术平台逾20家,预计5年内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将超过50家,呈现出“功能性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的态势。
四个方面亟待提升
“成都高新区坚持招商引资、创新孵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创新资源呈现二元聚集的特点,近年来引进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与当地培育孵化的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存,但紧密的产业互动融合尚未形成。”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亟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提升,以促进产业互动融合。
一是功能不完善、体系不健全。以孵化器为核心的孵化培育体系、以开放实验室为主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和以科技金融为引领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场地、法律、融资、市场推广、培训、国际交流等服务上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在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机构扶持,尤其是高端平台建设方面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是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规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与上海、北京等地相比,成都高新区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运行质量不高,专业机构数量少,专业化增值服务比重低,科技服务资源共享程度低,社会资源创办科技服务机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挖掘各类科技服务载体资源等问题。科技服务机构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科技服务内容和项目国际化水平、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是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科技服务业态的培育和形成还有一定差距。科技服务体系品牌是科技服务业和产业创新体系的灵魂。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仍不够强,主要表现在缺少具有国际和全国性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机构,缺少面向全国和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在整合资源方面,由于科技服务体系的品牌性不高,还无法吸引更多的科技服务资源在园区内汇聚,特别是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设计、测试、认证机构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在辐射力方面,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还无法广泛辐射到国内和国际相关产业领域,其影响力存在较大不足。
四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当前成都高新区已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是其重要的战略使命。面对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新媒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机遇,成都高新区尚未形成针对性强的科技服务体系,对企业成长、集群发展尚不能起到有效支撑。在科技服务机构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建立一批熟悉上述产业领域、具有专业优势的新兴产业服务机构,例如产业联盟、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科技金融机构等;在科技服务平台方面,现有平台面临升级换代,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应对新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方面的需求。
搭建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提出要着力构建创新孵化体系,系统全面地推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率先建成资源整合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示范效应显著的国家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此,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园区落户,促进技术转移,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5年内,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5万人,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其中20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50名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
继续大力推进大孵化工程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聚集、聚合、聚变。力争到2015年,成都高新区各类孵化器数量达到30家,其中国家级10家,孵化器面积200万平方米,加速器面积400万平方米,聚集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不低于200家,每年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300家,年增长不低于20%,在孵企业达到4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达到800家。
打造科技、金融和产业一体化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环境。成都高新区将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资源、金融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聚集效应,不断完善企业投融资服务链,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结合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三大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服务体系,提供基于研发、咨询、测试、验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技术服务,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降低企业研发和培训成本,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发挥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通过进一步加快国际高端创新要素聚集、进一步强化人才平台建设等措施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