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有利于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促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还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全面小康。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如果用计划经济的眼光看城镇化建设,看到的全是投入、缺钱,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如果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经营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看到的就是增值回报,道路就会越来越宽。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央和省上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在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实施省委提出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产城一体的思维,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推进现代化健康发展。
一、宜宾城镇化建设的进步、差距、机遇和决心
近年来,宜宾市坚持高起点定位抓规划、多措并举抓投入,以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城镇建设为节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发展任务,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型城镇化将是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推动宜宾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保证。
(一)从城镇拓展和功能提升中看到进步。2013年,预计中心城区总规模为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3.08%,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1.08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是全省六大城市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城乡建设投资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2013年完成300亿元。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预计2013年建筑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城市形象和功能不断改善,中心城区的南岸、临港、三江口等区域建设全面铺开,城市环线逐步形成。城市综合承载力逐步提高,公交、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市场、学校、医院布局不断优化。同时,全域推进新村建设,积极推进产村相融促进新农村发展,城乡面貌逐步改善。
(二)从矛盾问题和横向比较中看到差距。由于宜宾发展基础较差,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城镇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城市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还不强,多数县城规模偏小,次级城镇发育不足,中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功能和形象亟待提升,城镇人口增长也低于规划预期。另一方面,宜宾市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全省和兄弟市州相比差距较大。去年比全国低11.49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45个百分点,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还需要6年、5年左右的时间。从川南四市来看,宜宾城镇化率也分别比自贡、内江、泸州低3.36个百分点、0.76个百分点和0.65个百分点。
(三)从发展规律和中省政策中看到机遇。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宜宾城镇化率为41.08%,正处于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未来5—10年,宜宾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后劲足,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潮流。同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加快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发展,必将有力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省委、省政府把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路径和主引擎,明确提出要把川南经济区打造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要求宜宾率先崛起、多作贡献,这些重大战略和部署为宜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了难得机遇。
(四)从战略格局和工作部署中看到决心。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确立了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构建“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作为实现奋斗目标和总体定位的重大战略之一,规划了一条产业互动、产城相融、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特别是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召开后,全市上下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认识空前统一,各级干部眼界更加宽广、操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抓住规划就抓住了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一)吃透政策精神,进一步把握规划编制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对城镇化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还将编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省政府出台了有效期为3年的《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八条措施》,从信贷和投融资平台建设、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投入、用地保障、特色产业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保障等方面予以推进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些政策精神,有针对性地出台工作意见,积极做好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公共设施、人口转移等规划编制工作。
(二)围绕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规划编制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依托,围绕“2365”发展战略和“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加快完善“全域宜宾”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各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完善各规划单元分区的控规规划或修编。继续完善县城规划、小城镇规划和新村规划,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通过若干专项规划,将城市建设发展固定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进行包装、招商,针对性地开展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和加快建设。
(三)注重科学设计,进一步提升规划文本质量。规划文本质量不高,不仅贯彻不了党委、政府的意图,无法满足市民群众的愿望,而且还影响工作进度,造成规划浪费和建设损失。要坚决反对完全依靠编制机构,将规划任务一交了之。对一些专业和具体的规划,一定要明确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哪些建设项目,当年干什么、怎么干,要确保规划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要坚持开门做规划,多找一些水平高、有经验、信誉好的机构参与规划设计,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多方面地征求意见,注重和上位规划、同类规划的衔接,不断提高规划文本的质量。
(四)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规划有序实施。规划一经制定,必须维护其权威性。要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避免“图纸上的规划”与“现实中的建筑”脱节。要严格实施“阳光规划”工程,通过规划展示,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吸引市民群众监督规划实施,增加城镇规划实施的透明度。要严格推行城乡规划“五线”管理,严格管控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城区新建房屋风貌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多级监督机制作用,形成打击违法建设的强大声势。
三、强化市场意识,把握工作重点,不断开创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城市资源的经济属性愈加显现并日趋活跃,充分利用城市资源的经济属性是经营城市的关键环节。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狠抓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
东莞镇港书记畅谈新型城镇化
虎门、长安、厚街……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些东莞强镇都被划入“一中心四组团”的西南组团中。该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重点发挥沿海优势,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发展轴,成为东莞临海发展的新区域、珠江口湾区的重要支点。
0评论2015-01-071152

-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的湘潭经开区样本
0评论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