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我区滨江新城建设提进度、树形象、出品位的一年。”喻湘说,九华滨江新城正在崛起,城市发展空间有新拓展,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有新亮点,建成区管理有新提升。
而2013年,基础设施投资更是大幅增长,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也将成为九华未来的发展方向。喻湘表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特别是要把完善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和长期主题,2013年成为湘潭经开区第三产业大干快上的一年,并为九华经开区大踏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民生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在九华曾流传着“有女不嫁池塘湾,一年四季路不干;有女莫嫁九华庵,天阴落雨吃两餐”的顺口溜,虽然距离市区并不遥远,却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治安状况不佳,一度被视为湘潭的“蛮夷之地”。
然而现在的九华,经济发展迅速,城乡统筹合理,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路飙升。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早已不见,当工人、做老板,住楼房、开轿车,已成为人们的新身份和新生活。
站在新起点的九华,怀揣梦想奋然前行,立志于改善民生,要让九华人民享受到领先周边地区半步到一步的民生产品。如今,正在或将要实施的一揽子民生工程,将为九华百姓铺就小康路,敲开幸福门,确保“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九华大地,一幅波澜壮阔的幸福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3年以来,九华经开区内的石连安置区逐渐热闹起来,自6月份迎来第一批征拆群众后,石连安置区的落户居民越来越多,不少群众都高高兴兴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九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实行自建安置和两型安置的征拆群众,将于2014年上半年全部安置完毕。”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建了六个安置区,已安置拆迁群众2576户。实行货币安置政策后,该区与19家入区房产商签订房源供应合同,为拆迁群众提供优惠商品房,帮助他们早日安居乐业。这19家房产商预计近两年内可提供4600余套住房。“这完全可以满足未来两年拆迁群众的购房需要。”负责安置的工作人员说。
在自建和两型安置政策下,还有1.2万余人领取生活保障费,没有购买养老保险。为此,经开区将投入数亿元资金,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放心保),提高养老生活保障费。在社会救助方面,2011年至2013年7月,经开区累计为城市、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发放资金1062.68万元。
2013年以来,九华经开区按照“转型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特别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出行难题。目前,区内已开通了三条环区公交线路,有了出租车服务平台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园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在九华,自主创业蔚然成风,一大批创业者带动了更多的九华拆迁群众参与到创业热潮中去。征拆群众富裕之后不是坐吃现成,而是积极寻求创业商机,凭自己的能力勤奋苦干,积累财富。杉山社区的彭志军是九华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学习了厨艺,作为九华第一批征拆户,早在2005年,他就利用自家门面在社区率先开了第一家酒楼,生意不错,日子红火。没有创业的一些人就在家门口就业,因为有公益性岗位,园区企业都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为了有效促进区内创业、就业工作,九华经开区出台了促进创业、就业的有关鼓励和扶持政策,区内大学生、本地居民及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自主创业,可享受租金、开办费、贷款、税收、创业培训等多种补贴。区内求职者可到九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登记就业和失业,可获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园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开区给予每个人就业奖励1000元。另外,如果园区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经开区也会给予企业安置就业奖励。
“一定要把社区建设搞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书记喻湘说,要让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所有社区住户都安居乐业、乐在其中。
九华目前所取得的民生成就,在喻湘看来,一切还只是开始,按九华经开区提出的“建设美丽新九华”思路和规划,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长株潭的新中心,形成一个新的中心城市。到2030年,完成长潭西线以东的83平方公里的建设,容纳50万人,具备基本的城市功能,初步建成生态型滨江新城。到2050年,完成九华经开区138平方公里的整体建设,容纳80万人,九华经开区将成为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新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新的中心城市,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九华模式”,成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典范。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
东莞镇港书记畅谈新型城镇化
虎门、长安、厚街……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些东莞强镇都被划入“一中心四组团”的西南组团中。该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重点发挥沿海优势,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发展轴,成为东莞临海发展的新区域、珠江口湾区的重要支点。
0评论2015-01-071152

-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的湘潭经开区样本
0评论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