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市场概况
北京市有近14万台电梯,全国的电梯数量接近200万台,并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电梯是特种设备之一,它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各种发生事故,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电梯已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一个标志,电梯的安全运行与使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备受重视,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出台一系列的法规给予保障。EN81-28:2003 《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远程报警》标准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推广应用多年,在我国GB/T 24475-2009《电梯远程报警系统》国家标准于2009年10月15日发布,2010年3月1日实施。新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将有效地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传统电梯监管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三十年中,现有的检验体制,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中,中国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事故救援体系仍在策划过程中。应急管理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应急指挥职能交叉,应急反映迟缓。其次,在营救救援决策的时候,质监部门先调查反映情况,再由政府部门决定 是否需要技术支持。这个过程中,必然使应急工作进行缓慢,应急的反映迟钝。此外,还存在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数量不足的现象,救援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电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安全要求不断提升,一线检验力量配备、检验人员素质能力低而检验人员和监察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造成了人员与设备不匹配等问题,即使日夜赶工,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既定的任务。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梯使用量的增多,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如何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电梯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包含多种机械及电气部件,同时使用次数频繁,一天24小时连续运转。因而尽管技术日趋成熟,新技术不断被采用,但随着电梯使用的增加,电梯故障的发生照样不可避免地多起来。据统计,在目前传统的电梯管理模式下,电梯漏检、疏于维护、安全部件失灵、个别人员甚至违规进行门锁短接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难以被发现,更无法完全杜绝,这些都是造成电梯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目前电梯出现困人故障时,被困人员大多是利用电梯轿箱内的紧急呼叫对讲进行本地求救,很难及时获得救援。因此万一出现困人情况时,人们只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如果困梯时间过长,极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因此,传统的电梯管理维护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梯运行检测、故障诊断和记录系统,借助于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时刻监测电梯的运行,准确反映电梯运行状态,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尽可能杜绝电梯带病运行,构筑起电梯安全监测网络,加强规范管理。
为满足这种需要,对电梯的安全监管,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方式,结合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建一个网络系统,覆盖在用电梯。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些电梯物联网已经开始应用。电梯网络监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电梯管理部门随时掌握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对电梯如有无存在门锁短接等重大危险违规现象进行有效监控;在发生电梯故障时,可立即告知最近的救援人员,可大大提高对电梯运行故障的反应速度,确保被困人员能得到及时的救援,故障能得到迅速的处理,从而保障电梯运行安全。通过对电梯运行记录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知道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概率,帮助分析其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提高维保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降低维保成本,预防电梯故障的发生;在发生电梯运行事故后,记录数据也可帮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作为事故鉴定的依据。其维保人员日常巡查记录功能也可作为政府部门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将结合云计算、IPv6、高速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识别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并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呈现出向智能化、低碳化、人性化、泛在化的方向发展趋势。
建设目标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一些电梯物联网的身影,系统主要由电梯数据采集器、视频监控,3G无线移动网、互联网、GSM短信、电话等双向远程通信,平台管理软件组成。每部电梯的采集的电梯故障报警、状态信号以3G无线互联网或GSM短信实现远程传输。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但其推广和普及的前提一是电梯物业用户和使用人能够承受得起的相应费用,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二是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现在电梯物联网的建设不能依赖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依靠政府的补贴来进行推广,而是要通过完全的市场行为,让电梯物业用户和使用人花费能承受的费用,获得更多的收益。
欲了解电梯物联网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详情,请与联盟秘书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