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提出在沿海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开发区建设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产业示范园区等开发区。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劳动成本、土地价格等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但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面对低成本要素、政策优惠、体制创新等优势广为复制,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突出表现在:
面对激烈竞争,如何更有效吸引投资
提高产业档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
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提升开发区城市化、国际化水平
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企业本地化与技术创新难
面对这些挑战,开发区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开拓创新,摆脱外延式扩张,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发展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着力发展软件基础设施,努力提高“软实力”。
信息化作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营能力、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此孵化和推动一系列高新产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经济质量与运行效率;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开发区信息化工作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新区来说,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浪费;部门系统以垂直业务为主,系统之间存在壁垒和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融合与共享;缺乏分工协作,各部门信息化各自为政,不能协调发展;信息服务功能薄弱,信息化整体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理信息、物联网、网络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与深入应用,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智慧开发区的建设势在必行。
智慧开发区总体设计
1 智慧开发区构想
在新技术、新理念的促进作用下,将地理信息、物联网、网络等技术应用到开发区信息化建设中,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开放化的建设模式带动开发区建设,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规划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一流、运转透明的“智慧开发区”,对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 智慧开发区构想
超图“智慧开发区”从“智慧城市”全局出发,以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政府服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投资环境、弘扬开发区文化为重点,围绕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业务主线和“动态感知-资源集成-系统互连-业务关联”的信息化主线,以开发区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业务大协同为目标,为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和可靠的决策支持,全面实现开发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开放化管理。
(1)打造三大中心
以“一张图”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开发区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以图管区”;以招商宣传为当前工作重点,打造品牌效应;以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为核心,建立管理运营中心,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创业的特色开发区。
(2)实现三个一体化
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开发区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详细内容略)
以上方案为协会会员单位报送,如有对接需求,请联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秘书处。(或点击“我要询价”,留下您的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