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政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政策宣贯 » 正文

西安市围绕六个方面大力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6  来源:西安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497
核心提示:加快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建设以高新区、曲江新区为建设主 体并辐射全市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促进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建设以高新区、曲江新区为建设主 体并辐射全市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促进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为此,西安市 在今后一段时期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为突破,大力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一、构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撑体系

要重点在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项目。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导机构、政策法规、技术设施、支撑体系、人才培养、需求环境 等方面的建设,在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领域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业态,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品 牌。把文化改革发展与资源禀赋、资本市场、科技教育、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对外交流等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实施文化走 出去战略,扩大对外交流。

二、建设10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培育100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重点依托高新区和曲江新区建设10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如手机娱乐产业园区、动漫产业 园区、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区等等。以提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目标,择优培育本地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国内领军企业,选择一批具有一 定规模、创新性强、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文化科技企业开展示范工作,加快园区产业链的形成,以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带 动作用,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动力源,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三、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策划一批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

由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牵头,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参与,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原 则,每年研究确定20个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鼓 励利用高新技术同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相结合。

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推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化

采取“政府扶持、平台促进、重点支持、引创并重、辐射带动”的方法,加强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文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能力、文化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 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攻关并掌握一批为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的、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能形成自有文化内核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整合文化科技资源,注重适用科技的引进消化与自主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幅度增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供给与高效推广,着力推进文化标准化和文化信息化建设,面向全社会和文化行业推广与转化文化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应用和产业化。

五、攻关重点文化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攻关与文化科技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推动文化旅游、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文化产业新 业态发展,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六、搭建文化和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

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的模式,积极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积极引 进国内外知名的技术专利代理、投资咨询、财务、法律、猎头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上述机构在融资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代理、专利申报、人才引 进等方面的专长,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牵头与产业引导作用,支持出口企业在境外开展宣传、推介和参展活动,积极开拓国际 市场。鼓励校企合作,支持园区内企业和培训机构及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提供档案保管、职称评定、劳动保险 以及专业培训等服务,促进文化产业急需人才的良性互动、双向交流。推动服务平台商业服务模式创新,集成和优化各类资源,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业务合 作,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相应支撑。
 

 
 
[ 政策研究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研究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