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以省为单位的省人口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规划建设三大数据库和六大业务应用系统……2013年,辽宁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亮点不断、创新不断,一举摘掉了落后的“帽子”,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中具有辽宁特色的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模式更为全国提供了成功经验,成为多年来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2013年初,省卫生厅(现省卫生计生委)把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年工作四项重点工程之一,以国家卫生计生委“3521”总体框架为蓝本,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高水平运行,将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以空前的力度全面推进。
一年来,我省建立并完善了五级卫生专网。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要求,各市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形成纵向贯穿省、市、县、乡、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省人口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运行。目前,我省已规划建设了全省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计划生育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开展了新农合异地转诊即时结算,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十余个系统。开展了部分三级医院统一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建设工作。各市和90%以上的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已通过手持式执法终端开展监督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质量有了新提高。通过开展创建人口计生信息化合格乡镇活动,全省常住人口个案信息入库率达到 95%以上,人口个案信息增加58万条,重复数据减少14万条,问题数据减少404万笔,全省乡镇人口信息计算机配备合格率达83%。
作为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在我省得到有效开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居民健康卡累计发放近40万张,全国领先。
我省首批居民健康卡自2012年3月在锦州市试点发放,去年3月开始发放具有金融功能的新型居民健康卡。有了这张卡,居民再也不用带着现金、银行卡、病历本、就诊卡等去看病,一卡在手就能完成从挂号到缴费的整个流程,既减少了就医排队时间,又提高了报销结算效率,而且还可以“一卡通”跨院就医。同时,医疗机构使用居民健康卡也优化了原有的业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据了解,省人口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完成了持卡居民的信息注册,诊疗信息的汇总、分发,健康档案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的调阅,使居民健康卡的功能拓展成为一个记录居民新生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就诊、献血等各类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卡,这种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的汇总,将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辅助诊断起到关键作用。
在我省,居民健康卡有3种发卡模式:一是居民在医院自助发卡机上使用二代身份证自助办卡;二是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量发卡,目前已经率先在营口市和沈阳市实现了批量发卡,其他地区将逐步纳入到批量发卡范围;三是在银行柜台申领,并现场加载金融功能。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查询卡内健康信息以及卡状态,其查询方式包括自助终端、网站和手机端等。
2014年,我省将加快发卡速度,确保上半年所有三甲医院实现发卡功能,年底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和50%的新农合定点乡镇卫生院实现用卡功能。新农合参合人群持卡量要达50%以上,全省发卡数达500万至800万张;2015年年底要覆盖100%的县区,居民持卡比例达到80%以上,使居民健康卡成为真正的惠民卡。
同时,为促进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和效率管理水平,我省医院信息化建设正逐渐从传统的“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 上来,通过重点抓好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强化医院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等举措,实现医院内部以及区域医疗机构之间业务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医院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