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之路的摸索与创新系列专题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理论成果之模式创新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理论成果之模式创新
时间轴转向21世纪10年代,距离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至今,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已4年光景,伴随着涵盖网络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如今知识社会的环境下,智慧城市成为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即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经三个阶段,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
所谓数字城市,是在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中,能够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既能虚拟显示又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一项综合工程。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
所谓信息化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当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产业成为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成为就业人口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甚至城市中主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这样的城市可称之为信息化城市,其核心就是信息产业的发展。
所谓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本篇文章即为阐述在我国传统社会向智慧城市社会转型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所做积极探索,总结分析其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创造性提出符合中国社会国情并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创新理念!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CCIAIOT)自2010年筹备工作,2012年底正式获民政部备案成立国内首家通过审批的国家级物联网行业社会团体组织以来,专门从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已四年时间,致力于通过调研和咨询为地方政府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提出建议,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和决策依据,提出促进产业与应用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研究,我协会总结了以下三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技术引导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全球顶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10年,IBM又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论是“智慧的地球”,亦或是“智慧的城市”,IBM提出的理念都与早在2006年欧盟发起的欧洲Living Lab组织所采用的理念一致,那就是要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进而形成一个理想中的智慧城市。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以技术手段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大规模兴起,当时的中国正值“十二五规划”构思之时,快速成长的需求使得刚刚在国际上提出的技术理念为先导的“智慧城市”成为各地政府未来指正纲领的“核心指导思想”,由此,这股热潮演绎得并不比国外逊色。然而,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也正是阻碍IBM式的智慧城市在中国发展之路的致命因素,即中国国情。
自1949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始终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乃至城市发展状况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有一定的差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国家的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已非常完善和成熟,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经济制度等方方面面还在建设之中,问题与困难层出不穷,亟待完善。城市化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城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市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IBM所提出的以技术理念为先导的“智慧城市”理念发现了国际范围内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提供了高技术含量的解决方案,但在中国的特殊背景环境下,它并不适合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并不是技术升级,而是脱离了传统社会的、有益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城市管理体系和服务理念的创新。
建设引导
2013年初,“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入第三年,IBM式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之路由于没有考虑到适用的国情而举步维艰,于是以城市建设转型为主导的智慧城市阶段大幕拉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出台,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改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服务理念为目标,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信息产品的应用,进而实现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建成智慧城市。
然而,新的问题破土而出,与过去相比,城市的智能化的确有所提高,但却无人应用。浪潮般的城市建设带来的不是一座和谐繁华的智慧城市,而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城”。这一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以人为核心的重要因素,“空城”一词被大量刊印在各大传播载体上,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事实上,以建设引导为主导的“智慧城市”理念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却更适合地方政府的投资驱动,或者说是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驱动,中国人口近14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在改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服务理念的方案中首先要考虑人口就业因素,形成人与城市的和谐互动,这种没有达成人与城市互动的理念成为政府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的噱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产业引导
2014年伊始,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上日程。如何解决人与城市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城市的产业需求,所谓产城一体化,就是要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建成智慧城市。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全部偏低。在这种产业结构背景下,国内传统产业已不能持续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产值也持续走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建设新型创新的服务业,是业界人应该重点关注的城市建设方向。
自2013年初,我协会参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第三个年头,在全面总结以往大量工作经验,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和国内城市发展状况各项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我协会创造性提出了以信息服务产业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用于解决政府建设资金匮乏问题和产业集聚问题,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从而完成人城互动的产城一体化目标,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