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支付定义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二、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大事件
1月9日,央行发放了第六批第三方支付牌照,7月6日,央行发放了第七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自此,持牌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达250家。其中获得移动支付牌照的有35家,占比为14%,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
5月30日,农业银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推出具有手机现场支付功能的智芯系列产品“掌尚钱包”。
6月13日,支付宝发布余额宝,到11月14日,整整5个月的时间,余额宝就获得了1000亿元的基金规模,开户人数超过2900万。
6月中旬,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联合发布了四大战略产品,主推手机近场支付业务,即用户附带一张手机挂坠卡或贴片卡,在具有银联“QuickPass闪付”标识的POS机上可以直接进行小额支付。
7月22日,中国移动在北京发布NFC手机钱包,并且联合北京市政一卡通首先打入交通行业。9月26日,中国联通也推出NFC手机钱包,总经理陆益民称未来联通的2000元以上定制机都将支持NFC。11月28日,中国电信联合14家银行发布NFC手机钱包,并且2014年年初将推出3000万张支持NFC的UIM卡。
8月5日,微信5.0正式上线,业界讨论已久的微信支付成为现实
8月19日,中国光大银行与中国联通集团在北京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手机支付、手机钱包、手机应用等移动金融领域开展一系列重要合作。
8月27日,支付宝官方宣称将停止线下POS业务。
9月18日,招商银行联手手机厂商HTC,推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招行“手机钱包”。
10月16日,盛大上线了一款社交支付应用——Youni(有你),主打短信转账功能。想给谁汇钱,只需打开Youni,给你的朋友发一条短信,写上要汇多少钱,而且是全免费的。如果你是初次使用这项服务,记得绑定银行卡号,就这么简单。
11月15日,阿里旗下的“支付宝钱包”宣布已与银泰达成战略合作,今后消费者在银泰可以“无现金消费”——使用“支付宝钱包”可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百货、银泰城门店享受手机支付服务。
从12月3日开始,支付宝PC端开始收取一定费率,而移动端则仍然免费。此举支付宝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将用户赶向移动端。
12月份,中国银行“中银易商”客户端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了“声波支付”,客户通过手机麦克风和扬声器,在15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向交易方发出声波建立连接,输入验证码就可以实现转账,完成收款、付款功能。
12月中旬,新浪旗下支付公司新浪支付近日推出了信用支付产品“信用宝”
14年1月7日,新浪与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出微博支付。今后,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和线下商家的日常消费均可用微博客户端直接付款。
三、国内移动支付竞争格局
当前,移动支付市场主要有如下几类参与者:一是以POS机切入的银行服务机构,比如银联商务;二是以支付终端硬件切入的第三方支付厂商,比如以拉卡拉、汇付天下、钱方等;三是以软件、APP为代表的钱包产品切入的科技企业,比如支付宝、微信;四是以渠道切入的运营商和手机终端企业,比如中国电信的支付服务、三星等手机厂商的NFC支付方案。
从产品形态来看,钱包类APP这样的软件应用以其成本和体验的优势,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各大巨头在移动支付领域争夺的焦点。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主要呈现出三国大战的局面,银行系、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在各自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腾讯的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斗的是风生水起,其他互联网企业虽然拼命想要分一杯羹,但目前的效果还不容乐观。
在PC时代,无论是易迅网、拍拍网,还是财付通,腾讯都被阿里巴巴所压制。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崛起为腾讯一直以来基于社交平台发展电商的梦想带来良机。通过微信的电商化,腾讯正在努力追赶阿里巴巴,并在移动支付上有超过的趋势。
8月5日,腾讯旗下财付通宣布微信5.0版本中的支付功能正式上线,腾讯在酝酿许久后终于出手移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初步可实现的应用场景包括公众号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和移动应用支付。目前,易迅网、当当网、大众点评网、爱奇艺甚至广东联通、南方航空等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并在销售额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尽管目前微信支付很是火热,但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支付宝仍然占据着较大的份额,由PC端迁移的使用习惯让支付宝钱包在移动端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不过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的最大不同在于支付宝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平台,而微信支付是基于社交属性的支付工具,并能够简单快捷的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具有社交属性是微信支付相比支付宝钱包的最大优势。但对微信支付的挑战是如何快速丰富现有的应用场景,若没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再好的功能也无处发挥。
面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带来的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大压力,银联和各大银行都坐不住了,不断推出新产品,积极面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首先是各大银行各自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如光大银行推出的NFC支付“阳光e付”、工行推出的网银B2C多银行支付产品、中行推出的“中银移动支付”应用APP等,银联也在13年12月上旬主动邀请块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工商移动支付大计。除此之外,银联和各大银行也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打造新的移动支付平台,尝试推出一些新的产品,抢占移动支付流量入口。
而在运营商方面,除了与银行合作外,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利用自己本身具有的移动业务优势,推出的产品主要是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
四、创想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点评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第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2业务66.63 亿笔,金额282.99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3%和32.10%。其中,网上支付业务60.74 亿笔,金额278.96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4%和31.37%;电话支付业务0.91 亿笔,金额1.1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55%和18.49%;移动支付业务4.98亿笔,金额2.9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移动支付将成为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一方面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崛起,包括O2O商务模式引发的支付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已经开始逐步接管传统的信用卡支付,乃至替代实体钱包。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的增长,总量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创想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认为,虽然移动支付最近一年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但要在电子支付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安全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大范围普及的主要因素。
目前,移动支付通常构筑在智能手机这一硬件设备上的,以客户端结合硬件的形式完成支付。也就是说,移动支付涉及到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运营商,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引发安全问题,目前很多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心存疑虑。
其次,应用场景太少也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银联的推动下,刷卡支付已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与大量POS机的大面积覆盖是分不开的。再看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至今非常有限。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钱包,他们的应用场景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应用场景都有着太大的悬殊。归根结底,移动支付空有庞大的用户规模是没用的,应用场景的数量取决于移动支付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透过POS机普及和支付宝普及不难看出,尽管移动支付增长迅猛,但应用场景少的现状,注定了移动支付短期内仍处在普及阶段,爆发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