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理想的莫过于“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避免患者盲目“扎堆”,大病小病都往医院挤的现象。而最现实的问题则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切实担负起健康守护第一关的担子?它们的软硬件特别是软件能否让患者安心在“家门口”就医?苏州市借助信息化,实现了市民足不出户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方便了百姓就医。
市民足不出户 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苏州市民如果担心受到慢性病的危害,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智慧健康小屋”,自主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肺功能、血糖等,结合个人的膳食、运动、饮酒与吸烟、心理、生活习惯等测试,将得到一份通俗易懂的个性化评估报告,指导市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在试点社区中,一些已患慢性病的市民还可以将带有3G传输功能的血压仪、血糖仪等检测设备带回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居家检测的数据实时发送到社区医生工作站中,以便让社区医生及时掌握个人健康动态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市民慢性病控制的效果。同时,这些检测数据会同步记录到市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目前,这部分技术已在苏州市区某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试用。
此外,该市市民还可通过登录卫生信息服务网,在个人健康中心模块建立健康日志,与医师互动交流。社区医生通过查询所辖社区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内的相关测量数据,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对“三高”人群、老年人等群体进行远程的健康指导。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真切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安心与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身体不适自查,小病先问诊,大病去医院”的正确就医态度。
患者有啥病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全知道
在苏州市努力推进和不断完善的医疗信息化工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立,成为该市发挥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与调配,真正体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本精神的重头戏。
在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将她的市民卡交给医生。患者尚未开口,接诊的医生就一口气报出了患者有哪些病史,最近服过什么药,上次到哪家医院做的检查,医生叮嘱过有哪些注意事项。
“咦,你怎么知道?”患者有些困惑,这是她今年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前些天自己去医院看病的情况他怎么知道的?
医生一指电脑屏幕,“您看,这里面都记录着呢!”
医生面前的电脑数据,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这个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串联基本医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体检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不但引入了电子病历,使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在系统内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而且实现了系统间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按权限实时建立、调阅、查看、使用和充实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健康信息的完整、快捷的采集和调阅,彻底打破了“谁建档、谁管理”的局限性。
而在社区转医院方面,全科医生可通过社区医生工作站系统实时选择各医院一周内的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为需要转诊的病人实时转诊。转诊时全科医生使用结构化电子病历书写电子转诊单,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摘要、初步诊断、转诊原因、转往的医院、科室、医生等,通过卫生信息中心平台直接传送到转诊医院的信息系统,医生启动电脑即可查看电子转诊单。
在医院转社区方面,按照国家卫计委双向转诊标准,需要社区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病人的出院小结,由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向市卫生信息中心平台传送,全科医生通过社区医生工作站,从市卫生信息中心平台上直接获取相关信息,完成医院向社区的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