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该报告通过建立“新资源经济指数”模型,评估了73个样本城市的经济绩效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以及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新资源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的新经济发展思路和理念。“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将样本城市归纳为四种城市聚类典型:协调发展型、经济发达型、潜力发展型和传统模式型。
在千万级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中,只有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绩效、环境质量和环境效率均保持良好,栖身16个“协调发展型”城市之列。北京、天津两个北方的超大城市与大部分环渤海及长三角城市列入“经济发达型”,即经济发达,但环境质量十分堪忧,需反思高速扩张带来的拥挤、雾霾、缺水、垃圾等“城市病”。
“传统模式型”的城市有25个,在评估城市中比例高达1/3。该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环境质量不佳,环境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需极力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式发展道路。
“潜力发展型”的城市有望成为在“新资源经济”三个维度协调发展的生力军。该类城市属于中等规模,特点是大多地处中西部、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人口约100万至300万、人均GDP为5万至7万元。它们不仅经济发展潜力大,而且历史包袱较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脱钩”的基础较好。
关于如何推动城市迈向新资源经济转型,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敏俊表示:“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普及应用,也需要从管理和制度上创新。”同时,石教授表示:“城市的资源禀赋、历史和地理经济中的定位各不相同,意味着城市转型发展的远景和行动方案必然基于自身的类型和特征。我们所做的新资源经济指数不仅从多角度折射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宏观挑战,也从微观层面帮助城市在经济、资源环境和发展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自我剖析,衡量禀赋优势和约束,明确未来定位。”
关于在推动城市转型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埃森哲全球副总裁李纲表示:“中国城市的新资源经济转型历程长远,议题复杂,需要社会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参与和共同推动。推动城市转型,其实有很多企业可以扮演的地方。不管从融资角度,还是投资角度,以及跟他们业务相关的本行都可以做出贡献,比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实际上要做的事情是政府搭一个平台,或出一个政策,由企业来唱戏。这里面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都是可以扮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