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一、智慧医疗组成部分
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1.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字医院包括拥有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还包括以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状况和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和住院诊疗的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处方和医疗医嘱、病程记录、会诊、转科、手术、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医疗过程的工作平台。提升应用包括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的应用,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远程探视避免探访者与病患的直接接触,杜绝疾病蔓延,缩短恢复进程;远程会诊支持优势医疗资源共享和跨地域优化配置;自动报警对病患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控,降低重症护理成本;临床决策系统协助医生分析详尽的病历,为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智慧处方分析患者过敏和用药史,反映药品产地批次等信息,有效记录和分析处方变更等信息,为慢病治疗和保健提供参考。
2.区域卫生系统。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组成。区域卫生平台包括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旨在运用尖端的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帮助医疗单位以及其它有关组织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由一般疾病基本治疗、慢病社区护理以及大病向上转诊和接收恢复转诊双向转诊服务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还包括对医学院、药品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等医疗卫生科院机构的病理研究、药品与设备开发、临床试验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科研机构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和疫情发布控制系统组成。
3.家庭健康系统。家庭健康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二、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基础环境: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市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灾备)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基础数据库: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等卫生领域的6大基础数据库。
与交换云平台:首先是基础架构服务,提供的是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其次是提供平台服务,提供的是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portal服务器等;最后是软件服务,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实保护基础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
三、智慧医疗应用
近两年来,智能手机、移动医疗开启了很多新的创业机会、应用场景,各类新玩家争相涌入,主要分为面向医院、医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的B2C模式,前者以为专业人士提供医学知识为主,后者则是"自查+问诊"类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应用。智慧医院应用的问世对大众来说不仅能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费用,更能增加被医生重视的感受;对医生来说,不仅能减少劳动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管理质量、提高诊治水平,在不断学习中得到患者认可;对医院来说,能更直接的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服务,同时提高服务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一站式就诊服务
国内已兴起的智慧医院项目总体来说已具备以下功能:智能分诊、手机挂号、门诊叫号查询、取报告单、化验单解读、在线医生咨询、医院医生查询、医院周边商户查询、医院地理位置导航、院内科室导航、疾病查询、药物使用、急救流程指导、健康资讯播报等。实现了从身体不适到完成治疗的"一站式"信息服务。智慧医院应用需要真正落实到具体医院、具体科室、具体医生,将患者与医生点对点的对接起来,单绝不等于网络平台上跳过医院这个单位,直接将患者与医生圈在一起。
2.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个人健康档案如何管理?患者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历史就医记录,除了翻阅一本又一本纸质的病历外,根本无从查阅。在哪家医院住了几天,用过什么药,上一次怎么治疗的等,每到复查或者犯病时,总是需要翻箱倒柜的去找病历,时间久了还可能记不清或者记错。移动医疗的出现让每一个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看个人曾在医院的历史预约和就诊记录,包括门诊/住院病历、用药历史、治疗情况、相关费用、检查单/检验单图文报告、在线问诊记录等,不仅可以及时自查健康状况,还可通过24小时在线医生进行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身体不适自查,小病先问诊,大病去医院"的正确就医态度。
3.移动的医学图书馆
多年前已实现的电子书、在线阅读无疑是给纸质类书籍、印刷厂和线下书店重重一拳。作为特殊领域的医学文献更是不像言情小说、科普杂志那样随意就能在书店买到或是百度就能搜索到,很多时候医学生需要上相关网站注册付费才能阅读。智能手机和pad的不断发展许多开发商去挖掘更多的固有资源从而让自己的应用卖的更好。于是阅读不仅变得便捷、随兴,而且更为有效。出自权威医学字典的药物库、疾病库、症状库查询,临床病例分析,甚至包括医学期刊的在线阅读和下载等,都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安防技术融入智慧医疗
目前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更多的结合了医院的业务管理。
(1)远程探视
医院有一些特殊的病房,一方面因患者病情严重易受外部感染,一方面因患者本身的疾病带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典型的如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这里收治的患者均为手术后病人和危重病人,抵抗力最低、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但是,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又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探视,这样既可以保护患者免遭外部感染或交叉传染,又可以实现患者与家人的"面对面"亲情交流。部署上,需要在特殊病房内配备视频编码器以及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电视机,同时在隔离区外设立远程探视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PC、耳麦,这些设施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家属或朋友在室外的探视点即可实时看到室内的患者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也可以看到外面家属的视频。如果将管理平台接入Internet,亲属或朋友即使在家里或身在外地,也可通过PC远程登录,与患者探视对讲,既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