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城镇化是两个“一百年”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是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和最大的改革红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和重大战略选择。推进城镇化建设,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尊重发展规律,提高城镇化质量。具体讲,就是要把握好五个规律。
一、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突出产业支撑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大家聚拢到一起进行经济交换活动,形成“市”,再由经济的动力驱动人们的活动而形成“城”。先有市后有城,是城镇化的基本逻辑次序,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和人口集聚,没有产业支撑,背离工业化引领城镇化的自然规律,形成的是土地城镇化、行政城镇化,而不是人的城镇化。
所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突出产业支撑,推动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坚持产城融合,积极建设产业园区,承接项目落地,引导产业集中,促进企业集聚,做到以园兴城、以城促园。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贸则贸、宜游则游,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经济支柱。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要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形成“洼地”效应,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实现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市助推产业升级。
二、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社会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而是健康发育的市民共享共治共融空间,是一定水平和层次上的社会领域。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城市和谐有序繁荣的客观规则。巴西、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民进城身份尴尬、就业不稳、收入偏低,城市公共服务滞后,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城镇化就有名无实、难以健康发展,并可导致社会不稳。所以,必须突出人这个核心,把更多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为根本目的,建设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要把人口集聚、增加就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好服务业这个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作用,以产业拉动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多层次、有活力的就业结构。要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突破城乡二元化结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保障居民待遇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推动城镇健康发展。
三、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运行规律,实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市场对城镇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城市化就会随之形成。市场催生,自然发展,是城镇化的成长规律。欧美国家大都自发地按照市场来调节城镇化。但城镇化也不能完全由市场支配,政府更不能无所作为。英国早期城镇化,政府采取“放任式发展”模式,结果造成城市无序发展、人口分布失衡、环境污染严重、居民道德低下、贫困问题突出等一系列弊端。二战后他们实现“第二次城市化”的时候,就有了政府的干预。我们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既依托市场的作用,又借助政府的力量,确保城镇化建设有效运行。所以,要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加强宏观调控,解决好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要突出顶层设计,统筹研究与现代化战略完美衔接的城镇化战略,确保巨大的回旋余地得以充分施展。统筹考虑产业、人口、后续发展等综合因素,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因地制宜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明确城镇化的发展方向、途径、目标和重点等,以质量为关键,提高综合承载能力。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与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的户籍、土地、区划调整等体制改革,破解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弊端。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市场管理,维护公平正义,切实解决好“四化”同步、融资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协调发展。
四、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文化规律,塑造城市灵魂
城市与文化与生俱来,密不可分。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特别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文化对城市甚至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发显现,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把文化摆在突出位置,遵循人文规律,以文化为灵魂塑造城市。要树立文化城镇理念,从规划阶段就为文化预留出发展空间,把文化意识、文化基因贯穿于城镇化全过程,避免文化断裂。要抓好历史、传统、地域、民族、乡土等人文文化的继承发展。要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统一、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市政文化与市民文化相协调,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五、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伦理规律,筑牢生态根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生态危机”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遵循生态伦理,节约集约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的准则。能源资源不足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城市环境和生态质量问题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日益突出、备受关注,如PM2.5等问题,这决定我们的城镇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持集约发展,实现城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强化智能驱动,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城市。要使绿色产业成为城镇内驱动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形成文明生活方式。要构建低碳模式,弘扬低碳理念,发展低碳产业,推进低碳生活,保证城镇化高起点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