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新型城镇化应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浏览次数:642
回顾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建国后通过集中发展城市工业化来建立基本的工业体系,还是改革开放后通过农村改革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的进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匹配的,但与工业化发展程度比较起来,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比较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理论上,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属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提高城镇化比例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农村变成城镇,把所有的农民都变成城市人。城镇化与工业化需要农业的现代化做支撑,正如十八大报告中也是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并强调的。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吸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前提,而农业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因此说城镇化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

改变核心是发展模式

既然是城镇化,就不是都搞成城市,更不是集中建设少数大城市。

近年来,很多地方领导都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追求全国第一、全球第一,把每个城市都想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中心,造成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太多太集中,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堵城”。城市不是越大越好,城市太大,不仅资源难以承受,也会降低效率。

所以,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相互配合的城镇群,在其中有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大城市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国际性或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发展,而制造业则可以分散在中心城市周围的小城镇。这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和制造业的分散也是现代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有了合理的产业分工,中小城镇才能均衡发展,也才有条件吸引大量农业人口的转移。

同时,城镇化还意味着进入城镇的人口可以享受到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实现合格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尽管我们在主观上希望城镇化的水平更快更高一些,但就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来看,相比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恐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显得更为突出。

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依靠行政的手段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和拉动,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中更是主要依靠政府发挥作用,几乎所有的新区建设都是靠先建政府的行政大楼和大的国有单位来带动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同样城镇化的发展也要依靠市场机制,尊重经济规律。

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主要致力于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创造条件。而作为支撑城镇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产业,无论是工业或是生产性服务业,都要靠企业来发展,靠市场来运营。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工作中,一定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镇发展的规律,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城镇发展规划首先要全国统筹考虑,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制定,各地要按照国家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结合各地的特点制定本地城镇发展的具体规划。规划不仅要包括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合理布局、功能定位;也要包括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工商业服务体系的配置,在不同规模的城镇中形成合理高效的产业分工和集群体系;还应包括土地的合理分配、能源的有效利用、交通网络的建立等诸多具体方面。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城镇化的质量非常重要。城镇的核心是人,他们要在城市工作、生活,就要平等地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要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进得来、呆得住、安居乐业。所以,要改革户籍制度,使城乡居民和各类劳动者合理流动。

除了出于资源承载量的考虑,对极个别大城市人口数量管理限制外,要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开落户限制;城镇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建立,也要适应城镇化的需要,人多了,公共设施如果没有配套跟进,就会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而且还容易造成新旧居民之间的矛盾。再比如社会医疗保险,现在农民一套体系,城镇一套体系,农民进了城,但医保跟不过来,生了病回家乡看不现实,造成事实上无法享受医疗保险。

所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将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的均等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要改革行政区划和财政管理体制,为城乡统筹发展破除体制障碍。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要点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