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图片联播 » 新闻频道 » 正文

工信部董宝青:智慧城市不能够跟物联网划等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浏览次数:1838
核心提示:我想信息化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正像我们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一样的,更高、更强、更快。这三个特征概括得很不错,当然并不是非常全面的,而且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跟我们中国文化,和中国信息化所推进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不一致的。

我想信息化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正像我们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一样的,更高、更强、更快。我们信息化的进程也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一、两年成为我们新阶段的里程碑,把信息化推进到智慧阶段,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观点中,我们找到一些哲学的方法,找到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的看清楚我们做的工作的本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我们东北的著名歌星那英唱的一样:“借我一双慧眼,把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数字地球提出是在1998年1月31美国副总统戈尔(音)倡导的,这一观点提出来以后引起了广泛影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江主席在1998年1月1日对美国提出的数字地球有很重要的批示,由我们中国科学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数字地球协会,这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不多的国际组织重要的协会,我在这里也担当中国区的副主席工作,我想从那个时候开始,数字某某应该是风靡全国,我很有幸在推进数字北京和数字奥运的时候,当年科技部立了两个城市作为数字城市的试点,一个是数字北京,一个是数字上海。

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实际上还是基于地理空间性基础的信息化应用,看成是狭义的数据地球,但是数据地球这个概念被中国人又有更高层次的提升,作为推进中国信息化重要的、最形象的战略口号和目标,纵观这10多年来我们提数字某某的时候,主要有四种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狭义的数字某某,也就是说把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我们数据资源的框架,以此再开放各种各样的应用,主要由我们地学界来主导狭义数字地球建设,在政府部门来说,包括国家发改委、地理协调委员会、中科院等等为主,推动狭义数字地球建设。

第二个意思叫做专利,在特定领域推动信息化建设,比如说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数字城市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比如说数字交通、数字教育、文化等等,纵向领域的专业的数字某某建设,在我们国家层面或者很多地方层面,更多的是使用广义的概念,也就是涉及到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全面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我也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把数字某某作为一种宣传的口号,或者是目标所提出的,所以我把它定义为泛义的使用,更愿意作为广义和泛义的口号来进行社会上的宣传。过去我们做什么样的数字某某的工作?我觉得在微观上国家已经推进数字家庭的建设、数字社区的建设,在纵观上数字行业、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流域等等工作,宏观上在推进数字国家的建设,数字地球的建设,甚至已经开始探索数字从微观到宏观,这么多领域,这么多层次的信息化有什么特征?第一就是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区别。

第二就是由于我们的观察点不一样,所反映解决问题的需求是不一样,应用点也不一样,但是除了个性之外,共性也非常重要,所以非常像俄罗斯号码,虽然这个问题有大有小,但是基本的信息化推进的规律是一致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我把它叫做无极的和同构的数字某某。智慧地球、智慧某某的提出,很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层面进行推动,大家知道IBM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设想,也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当时我们在研究如何应对智慧地球提出对策的时候,我的一个判断是我们的地方政府或者说我们的行业纵观层次,响应度比较高,因为在国家层面还没有总体的有关智慧城市或者智慧某某的建设布局和规划,但是这几年我们看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行业都率先形成了推动智慧某某的浪潮,IBM公司他们所提出来的智慧地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就是更好的感知;第二个更好的互联互通;第三个更好的智能处理。

这三个特征概括得很不错,当然并不是非常全面的,而且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跟我们中国文化,和中国信息化所推进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我们只是研究IBM智慧地球战略上,我认为只属于应用项目层次,并没有认真研究地球,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我认为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非常好,我们中国人仍然会像对待过去数字地球浪潮的时候一样,按照我们中国文化和理念所理解的那样,去使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某某的概念,而绝对不会局限于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由于“智”和“慧”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博大精深,语义不同的。我也非常赞同把智慧某某、智慧城市等等作为下一步阶段推进信息化的目标和口号,我在今年3月份去德国访问,也到了他们信息化主管部门,当时德国正出台了一部政策,叫数字德国,我跟他们的主管领导说,现在全世界都流行智慧某某,你们德国人是不是不太赶时髦,为什么叫智慧德国?他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我们德国人民对智慧这个词绝对不太好理解,我们认为数字某某更实在,所以我们把数字某某作为目标,对我有很大的促动,我们要研究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口号是否优美,是否是先进之上。

信息化确实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我们上海世博会提出来的那样:“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从数字某某迈向智慧某某,究竟有哪些本质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知道过去,也不知道未来,现在我们只能糊里糊涂的,所以我觉得探讨从数字某某迈向智慧某某,一定要把发展方向搞清楚,我也总结了一下,第一个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哲学理念层次,我们过去对数字某某建设,所依据的是以双空间应试理论为基础,以系统为本质的思想,我们做数字北京、做数字奥运、做数字某某的时候,我们把现实世界放在网络空间中,然后做一些初步的应用,但是从数字化阶段到智慧化阶段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因为智慧是人的最重要的特征,所以要从双空间理论拓展到三空间理论,把人脑空间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空间来考虑,如果不把我们人的智慧加入到信息系统中去,就不可能达到智慧阶段,有关人脑科学、生命科学,人的智慧科学,我们实际上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在科学上还没有重大的突破进展,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把人脑空间与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更好分工、协同、互动,我想用一个片子说明空间的理论。过去把实体空间、网络空间作为数字建设的基本考虑,现在把人脑空间加上去,也是哲学所讲的要把人和信息系统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新工具,来达到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发展的状态。

第二个在理念上还有两点非常重要,过去以信息技术为本,现在要走向以人为本,把人加上去,而且也要为人提供服务,另外关于智慧某某的建设,要有更好的智慧建设,也就是我们要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应用拓展,仅仅停留在原有的应用上不够的。

第二个方面在我们的资源开发上有很大的转变,在数字某某阶段,我们以IT技术应用为主导,全方位转到与信息资源利用开发为核心,转到以智慧利用开发为核心,进入到我们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核心,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核心,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IT的性能,我们计算能力有多强,我们的存储能力有多强,我们的传输能力有多强?现在对工具层面的工业已经不再是我们最主要考虑的因素,而是要如何更大程度的,更大范围的来发挥信息知识和智慧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型。像最近热潮的大数据一样,我们如何来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的价值?这才是我们信息社会最核心的资源,最核心的价值。所以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智慧资源是信息社会的第一资源。

第三个转型是在技术手段上的转型,我们过去数字某某的建设,是在前一段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新的智慧某某的建设,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推进,比如说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空间信息、羽翼网等等,我们信息空间领域的每一个关键技术,每一个要素都有跨越式的发展,而且这种变革是并发式的,所以我们推进信息化,构建信息系统的理念要跟着变,我们的架构要跟着变,我们推进的路径要跟着变,我们的商业模式也要跟着变,这是由新一代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变革所推动的。

第四个转型就是在应用上最终我们还是要看应用,我们把过去一个阶段的应用还是看作是简单的初级的,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的应用,下面的应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应用,也就是让信息系统真正的去替代人、取代人、帮助人、辅导人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比如说在我们一个城市里面有大量的信息系统,有电子政务、有电子商务的,有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建设领域等等,我们也有大量的应用基础,这些应用有几个方向,第一就是要做城市,假如说我们以城市为衡量单位,所有的城市级的应用向上要走大集成、大综合的路子,在集成基础之上,向决策层次迈进。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做了大量的东西,形成了大量的信息主导,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阶段,下一步就是要把它逐步集成提高,从局部集成走向综合集成,并且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之上,支持创新,支持决策。

向下看我们的应用要走精细化、物联化、感知化道路,这两年好的比较多的物联网地区,物联网本质是推进了物体的信息化,物品的信息化,物件的信息化,物镜的信息化,或者被信息化,物体也可以变信息化,核心的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使我们的应用系统和微观的观察信息的科学度进一步提高,所以可以向精细化、物联化和感知化方向发展。从水平方向看,我们的应用要走互联、互通的路子,要走应用协同的路子,从公共网络和专业网络来看,要走内外一体化和优化转型的路子。

第五个转型在基础设施方面,从过去的在带基础设施和分散的基础设施,要走向宽带、融合的、智能、移动的、泛在,互联的新一代的基础设施,这五个方面是我认为从数字时代迈向智慧时代,最重要的五个方向上的转型。

关于智能和智慧,我赞同把智能定位在物件信息化上,把智慧放在更宏观,包揽一切的信息化,我觉得物联网技术不能实现智慧,它只是我们智慧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就像我刚才讲到不是因为物联网出来之后,我们的所有的应用都重新来过推翻,它只是丰富拓展、创新了我们原有的信息系统。智慧必须建设在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基础之上,建立在人的认知科学基础之上,建立在知识模型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智慧化,我们很多城市一提出搞物联网,就把智慧城市的口号提出来,我觉得智慧城市不能够跟物联网化等号,只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也是我们一个长期的推出过程。对于人来说,我们经常讲某人很智慧很聪明,讲的都是他的大脑,他的感官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也很难形成智慧,所以我们的感知能力跟我们智慧是有关联的,但是我觉得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综合集成建立城市的大脑,建立城市的智慧的大脑作为核心工作,特别是我们在生物建设之中,利用所有的专业信息系统和进一步拓展,都有很多同志,很多部门,很多基层单位做,最重要的是城市的领导者,把这些信息系统有效集成起来,一体化系统,形成城市智慧的大脑,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智慧城市。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