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SBD希望首批汽车厂商会在2013年在汽车上使用Wi-Fi Direct技术,在2014年加入蓝牙4.0技术,以及在2015年加入近场通信技术。然而,OEM厂商除了引进新技术外,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正一如既往地寻求新的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并改进现有技术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蓝牙传输随着蓝牙3.0的出现速度变快了,而现在蓝牙4.0的出现使之节能效果更好。相比之下,随着WiFi Direct和Miracast的发展,WiFi变得更像蓝牙技术。NCF(近场通信技术)作为智能手机的新功能,NCF带来了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许多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开发平台以支持这些新科技。但这样就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需求吗?提出这个怀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互通性:从蓝牙技术刚推出不久开始,消费者就遇到互通性和设备连接的问题。时至今日,这些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并且随着WiFi和NFC技术被加入无线网络协议栈,还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包括技术还未真正成熟,如NFC技术还缺少一个标准化的连接途径,以及很多最流行的手持设备(iphone和Galaxy III等机型)向后兼容能力不足。
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多数OEM厂商还是把注意力停留在技术之间的“垂直互通性”上。这意味着在一些使用案例当中,比如音频串流,只能通过一种技术或设备(如蓝牙A2DP系列)启用。由于车载无线技术越来越多,OEM厂商们将通过开发“链接管理器”来解决互通性问题。这些管理器将能够在汽车和便携设备支持能力范围内不断地从许多链接解决方案当中挑选适合的方案。
新的互动:像索尼、苹果以及三星之类的大型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都发布了它们自己的无线连接方案,帮助终端用户实现设备之间的链接、传输文件或串流(如TransferJet、AirPlay和S Beam等应用)。虽然有些解决方案需要依靠标准化链接层(如WiFi)的支持,它们通常拥有一个专有应用程序层来简化那些一般需要用完全标准化的无线技术才能完成的繁琐过程。这么一来,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家便提高了消费者对简化无线互动的期望值。
当消费者坐进爱车时,这可能对他们的期望产生一种冲击。司机可能会因为无法通过信息娱乐平台体验类似的简化无线互动而失望。内嵌式蓝牙、车载WiFi和NFC模块可能因此无法单靠自身来满足消费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