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无锡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传递出众多专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冷静思考。
重视把握产业规律和技术内涵
最新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称,国内物联网产业版图已由长三角、珠三角向云贵川等中西部地区扩展,逐渐由大城市深入三四线城市。对此,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担忧:中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视物联网的国家,但很多地方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做法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出现了一些过热苗头”。
天安在线的负责人表示,物联网是一个多产业集合的概念,微电子产业等都还在遵循自身规律和节奏发展,物联网应用还未真正进入千家万户,需要警惕部分地方的“大跃进”发展模式。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坦言,物联网市场空间很大,但由于分散性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竖井式应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普遍存在。
专家提醒,物联网产业要打消“赚快钱”的投机心理,重视对产业规律和技术内涵的挖掘。“技术再好要有市场支撑,否则,前期的大量投资只会加剧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最终带来行业洗牌的阵痛。”
物联网发展有“四个阶段”
博览会上,很多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但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技术已成熟,就是不知道如何让老百姓都用起来。”
看着很好、应用很难,是目前物联网产业的最大“梗阻”。
“要有耐心,全球物联网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有了一定突破,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物联网特征还未显现出来”。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认为,物联网发展有“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是概念阶段;2015年前是初始阶段,管理的物品、物体达到百万量级、千万量级,具备真正的物物相连的基本特征;2020年前是第三阶段,比如智能医疗网络将越来越综合,从一个医院到一个地区,再跨省甚至全国,整个智能医疗系统形成;第四阶段是2020年后,产业高度整合,物联网与生活实现充分融合。
专家表示,产业客观规律不能逾越,欧盟将物联网发展的成熟阶段设定在2020年之后。目前,无锡物联网研究院率先提出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化架构已被国际标准全面采纳。“这种模式能节省资源、缩短发展周期,是我们鼓励引导的方向”。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表示。
后台的智能分析没有跟上
对物联网的发展,邬贺铨认为:不要仅仅把物联网当成一个制造业,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新兴服务业。“我们现在都关注前端的数据收集,后台的智能分析却没有跟上。海量的数据没有很好地利用,所以不容易产生效益。”
物联网的一大功能就是信息追溯,但信息追溯仅是第一步。刘海涛解释,物联网已渗入电子商务、农业、物流、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并与之产生巨大交集,为这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很可能开创新的服务、新的产业,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如,硅谷有家公司收集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的降雨、气温和土壤状况及历年农作物产量制成精密图表,从而预测美国任何一种农产品第二年的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如果出现未能预测的恶劣天气损坏庄稼,该公司全额赔付。至今这家公司不但没赔钱,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对此,我省企业也在努力。感知中国物联网集团研发的智能交通感知终端、系统设备和共性平台已在全国13个城市应用推广,通过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路面智能管控,实现拥堵率下降30%。成都部分区域运行一年来,道路交通死亡率从以往的每年五六十人降到现在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