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如何在恶劣天气下智能疏导城市交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5  来源:智能交通网  浏览次数:2211
核心提示:7月21日,北京遭遇的61年罕见暴雨除了对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的痛心,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把地上建设得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更需要夯实地下的百年根基;也需要城市管理者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建设与应急管理中,该怎样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最好”。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 ,立交桥地区积水严重,许多车辆浸泡在水中无法行驶。当日18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持续降雨将超过20小时。

据报道,在发出预警之后还是有人开演唱会、踢球、唱KTV、外出行走,很多人用了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此次暴雨,并没有意识到天灾带来的大害,所以大雨并没有阻止人们外出活动,据统计,此次特大暴雨造成房山区经济损失达到61亿元人民币。 受损房屋6.6万间、倒塌8265间。 道路损毁300处、约750公里。桥梁损毁50座。 受灾农作物5000公顷、禽畜17万只、经济林2000公顷、设施农业2000公顷。伤亡已致37人遇难。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为什么在发出预警之后还是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这一问题引发了各界人士深深的思考。这次的暴雨说明了我们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除了基础设施之外,还有防灾的警讯, 在死亡比例最重的溺水死亡中,交通占很重比例,江苏小伙、京港澳高速等。突袭的暴雨再一次拷问了北京城的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地下排水系统、交通建设等诸多方面。暴雨过后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思考:灾害面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在自然灾害面前智能交通领域又能有何作为?助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

北京研究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所谓交通“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这样的一种交通现象。刘小明表示,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北京市将完善轨道交通车站引导标识系统,研究早晚高峰进出城主要放射线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

据了解,“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从城外往城里走的车多,就可以通过增加某一道路进城方向车道、减少出城方向车道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疏导交通。晚高峰时分则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车道调配疏导车辆出城。

(二)拥堵应急保障预案

制订出台中心城交通严重拥堵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交通拥堵分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保障两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提高应对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和确保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能力。

通过实时发布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均衡路网流量,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常发性、规律性交通拥堵。本市将建设1700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公共优先控制系统,增加交通综合监测、视频监控、违法检测、诱导显示屏等设备。

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相关项目。中心城市针对极端天气的应急措施,现在属于被动的应对,而非主动的防范。从近期的几场暴雨也可以看出,在预警之后并未对学校和大型单位采取提前放假等措施,而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才采取补救措施,从中暴露出应对极端天气准备不足的问题。总之,除了不可预料的事件以外,对于可预料事件来说,事前预防重于事后应对。

五大子系统助力智能交通

随着五大智能交通子系统和智能交通顶层系统的建成,基本可以实现交通管理可视化、交通组织科学化、交通运行有序化、信号配时合理化、指挥救援一体化、交通出行信息化的目标。

(一)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自动检测交通事故并报警

检测范围:主城区

在主城区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和22条下穿隧道,建设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交通流量和交通事件进行系统自动检测并及时报警,及时、准确发现车辆违法停驶、逆行、抛洒物等信息。

(二)干线路网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视频采集交通流量

采集范围:中心城区主干道

在中心城区主干线上部署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以主干道交通流量、流速的实时采集为主,同时进行车牌识别、违法抓拍、交通事件检测。

(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隧道积水

监控范围:下穿隧道与重要路段

在原有视频基础上,针对主城区范围内主要下穿隧道以及重要路段,新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涂智说:“当突降暴雨下穿隧道出现内涝时,隧道内的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而设在高点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将实现360度调整旋转,全面可视化地监控整个片区以及小街小巷的交通情况。”

(四)交通诱导系统:实时发布路况信息

信息发布手段:诱导屏

主城区内环线、三纵三横、11条放射线和进城主要路段,建立户外交通诱导屏,主要采用图形和文字实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交通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道路施工信息等。

(五)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匝道可实时关闭、开启

管控范围:三环路

三环路上除了安装上述四种系统外,还将安装匝道控制系统、电子警察。匝道控制系统将在综合分析采集到的路况信息后,实时关闭和开启相应匝道,有效引导车流,匝道口的关闭和开启采用预告牌告知(匝道口前方200米)和电子警察抓拍结合的方式实现。

智能交通顶层系统,该系统将实现5个功能:综合调控、数据分析、信息发布、交通仿真、交通应急决策。该系统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交通处理预案。系统会通过不断积累的数据流量,来设计一套适合成都大部分人早晚高峰出行的交通运行方式,而不是原来单一的哪个路口禁左、哪个路段单行。

当通过航拍镜头看见京港澳高速汪洋一片,当听着亲身经历着叙述惊魂一夜,当江苏小伙被困车中,当一切事情发生时,如果救援速度在快些,节省时间准确的找到溺水车辆,早点救出被困者,很多的如果、也许、只为大家看到结果时能欣慰一些,一场大雨夺走了很多生命,希望经过此次暴雨的侵袭,能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快速落地,那样,再也不会让人们在京港澳高速那小小的孤岛上漫长的等待,再也不用收到江苏小伙的求救电话,因为找不到车的位置而延误最佳救人时间。

除了对智能交通协助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交通拥堵和事故等诸多问题的期待外,值得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人们需要开阔眼界,了解基本生存常识、比如对于耳熟能详的暴雨预警,真正了解的又有几人?

据悉,天文台、气象局当天发布了相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没有进入千家万户,并没有让大家了解到这次降雨的严重性,预计不到带来的危害,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需要高效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左右人们的行动。加强灾害预警将是相关部门需要着手落实的。

 

同时北京这次的橙色预警,对于有些民众来讲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如果说没有什么概念,或者是信息原来说的不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悬着了漠视。所以除了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外,一般的普通民众也必须要知道怎么样防灾,怎么样保护自己,而且要进行配合,这个可能是在减少灾害的情况下,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我们来学习一下暴雨预警,它是政府有关部门为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而进行的提前警示。根据暴雨的不同级别由高到低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级。

 

7月21日,北京遭遇的61年罕见暴雨除了对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的痛心,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把地上建设得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更需要夯实地下的百年根基;也需要城市管理者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建设与应急管理中,该怎样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最好”。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