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全文阅读)规划(2014-2020年)3月17日全文公布,这份八篇三十一章、长达3万字的规划纲要,内容覆盖很广,甚至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范畴。实际上这并不奇怪,正如中国的许多重大改革,新型城镇化在本质上就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城镇领域的投射。
阅读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可以发现,除了此前曾透露的内容——如人的城镇化、城市群、集约化发展、农地确权与流转、户籍改革、地方发债等问题之外,规划中还有一些不同于过去的内容,值得引起各方关注。
首先,国家制订了一个相对谨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在2012年,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52.6%和35.3%。这意味着,8年时间只需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4个百分点。而1亿左右的总落户量,也比此前传闻的2、3亿人口要少得多。以人均15万元的投资量匡算,产生的新投资建设量为15万亿元,比过去估计的25万亿甚至40万亿要小得多。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调是谨慎而务实的,这也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风格。
第二,规划给出了明确的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在中国政府体系内要推动一件事,给出考核评价指标是很重要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四个领域,给出了18项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既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标准,也是中央试图调整城镇化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这些指标将成为评价政绩的硬指标之一。我们相信,新型城镇化指标将会对经济政策有显著的牵引作用,并将对“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和制订产生不小的影响。
第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领域是交通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了系统性,不论在城市群还是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各种等级的铁路、公路及航空网络建设都是重点领域。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主要体现为单个城市的规模扩张,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则要限制单一城市规模的扩张,同时高度强调城镇体系之间的关联。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交通网络建设将成为重要的载体,也会成为投资充裕的领域。交通网络建设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充满想象空间。贺军还认为,交通建设在未来6、7年的作用,甚至可能相当于过去十年房地产发展的地位。
第四,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城镇间要素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创新点。在强化交通网络建设的前提下,规划提出,要“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这一政策的含义是,推进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不同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这改变了过去在行政壁垒下的单一城市扩张的资源浪费,希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开放共享。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一批城镇在城市群资源共享方面成为创新的典型。事实上,
第五,“智慧城市”正式进入新型城镇化规划。“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泊来的概念,在中国已经广为人知,但进入国家级的城镇化战略还是第一次。在我们看来,在规模扩张式的城镇化发展到极限规模之后,“智慧城市”概念无疑切合了中国要为空洞的城市增加内容、增添创新的政策目的。有理由相信,相关创新产业介入新型城镇化将得到政策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时尚的创新概念,将会有更多在中国城市中落地的机会。要指出的是,过去在中国力推“智慧城市”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没有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市场的突破。实际上,它们所缺的是一种将地方政府的战略需求市场化的“中间服务”——这样才能将外资的服务与中国的地气连接起来。
第六,小城镇发展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规划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三种模式:一种是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发展成为卫星城;二是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发展为专业特色镇;三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林场、农场等要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但从的调研来看,国内小城镇发展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完全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创新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提出,“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这意味着,综合实力强的镇将会拥有“权力升级”的可能性。在中国向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强镇”拥有的机会将会成为一个例外。
第七,新型城镇化的监测评估将成为重要的工作。规划提出,“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方法。加快制定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在我们看来,监测和评估将成为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都会拿这些指标去考核及比较。据我们估计,2016年或2017年将成为重要的中期评估时间点,而各地也会把指标分解到每年来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八,只有创新才能从新型城镇化大潮中脱颖而出。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镇试点”。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将会分门别类地推出各种类型的创新评比,这将会对地方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不同的创新可能会配套不同的优惠政策或资源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评比工作估计会由国家发改委来管理,而创新的种类将不限于前述几种模式。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规划被寄予了很多的改革与发展期望,它是中国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一步大棋。未来十年内,新型城镇化在中国将形成一轮新的建设潮,一个重要的市场题材和增长点。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
东莞镇港书记畅谈新型城镇化
虎门、长安、厚街……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些东莞强镇都被划入“一中心四组团”的西南组团中。该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重点发挥沿海优势,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发展轴,成为东莞临海发展的新区域、珠江口湾区的重要支点。
0评论2015-01-071152
-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的湘潭经开区样本
0评论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