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那么,生态文明理念应该如何融入城镇化建设?具体路径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不能只看当前,要看得更加长远。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既关系到产业本身能否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城镇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注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着力发挥地区的优势,科学地制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规划,形成生态良好、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凸显的城镇化格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之中,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伴随工业化的进程,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反映人类文明的程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张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价值理念上,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就是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在自然承载力范围内推进城镇化。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城镇的生态文化,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社会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的牢固树立。
在社会实践上,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到合理、有效。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要求城镇化从一个区域整体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强调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功能协调互补,注重地区各自的主体功能发挥。使得大中小城市、城镇之间以及城镇内部既有交换的外循环,也有交换的内循环,甚至还有微循环。
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不能只看当前,要看得更加长远。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而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出现的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这就更加需要用发展的历史观来认识生态文明指导下的城镇化规律和内涵。
生态文明理念 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生态保护意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和传统。古人虽然对自然的认识处于蒙昧的状态,但是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以及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强,生态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因此,重新建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意识是保证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前提。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规划空间格局。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要求根据土地空间的自然属性和自身特点,规划土地空间格局,做到合理开发和有序开发。规划空间格局重点是优化土地空间结构和提高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土地空间结构为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逐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居住空间、公共设施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需要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来系统规划,空间格局既要从国家的全局着眼,又要从地方的优势和劣势着眼,避免空间格局凌乱无序。
河南:8项措施优化城乡人口推进城镇化
河南省日前出台争取2020年前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8项措施,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0评论2015-01-121201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谈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要有所作为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布署名文章《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文章指出,旅游顺应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以实现物质的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我们把旅游作为江西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使建设旅游强省成为“中国梦”江西篇章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15-01-081115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