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扩容提质 城镇化建设谱新曲

2014-12-17 13:5116740乌拉察布网站
城市是带动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拉动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以来,针对我市城镇建设滞后的问题,市委、政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响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以城镇扩容提质为重点,强化住房建设、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型城镇,城镇化率提高到45%,带动全市步入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短短几年间,可以说,乌兰察布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那么,乌兰察布是如何实施自己的城镇化呢?

统筹规划 构筑城乡发展新蓝图

“规划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来说,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纲”,有了高屋建瓴、科学的城镇规划,才能建成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城市。

其实,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建设发展,一直是乌兰察布市城镇化建设的得力举措。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对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出谋划策,各地还建立了规划展览馆,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围绕“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同步开展了中心城区、县城、建制镇和新农村新牧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全部完成,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旗县所在地镇为支撑,以重点建制镇为补充的三级城镇规划体系。

城镇化承载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城镇化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不然就是一座空城。对于这个城镇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市的决策者有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我市非常注重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筹,产业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会师之地”,坚持产城互融,统筹规划发展。像规划建设的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丰镇氟化工业园、卓资旗下营工业园等园区现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平台,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并先后开工、投产。

但是,面对中央、自治区的新部署,面对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新实践,城镇规划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城镇规划要坚持世界眼光,立足长远发展,面向城镇未来,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中心城区要按照“一市两区三组团”发展架构,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对总体规划进行认真评估和完善,尤其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旗县市区要全面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深度编制重点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所有建制镇总规、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全覆盖,并要做好村庄规划。特别要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将产业和城镇两个规划统筹衔接在一起,根据发展物流、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特点,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强镇、旅游旺镇和文化名镇,真正实现产城互动、人城融合。

扩容提质 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由于历史的欠账,乌兰察布城镇化水平,与全区、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统筹城乡任务非常艰巨。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城镇建设步伐缓慢,乌兰察布城镇不仅住房条件差,而且居住环境更差。作为市府所在地的集宁,倚老虎山而建,城区面积仅有36平方公里,以老虎山为中心的旧区的棚户区数量多、危旧程度重,占城区居民总数的36%,成了城市灾害的多发区、社会矛盾的集中区。再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山上荒沙乱石、沟壑纵横,河里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居住环境差也阻碍了经济发展,费尽千辛万苦把客商引来,人家一看掉头就走。说起那时,曾经开展过招商引资的领导都不愿提起那段心酸的往事。

这就是过去集宁的状况,也是乌兰察布各地城镇的真实写照。

差距意味着潜力,空间蕴藏着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要做的是在加快进度上发力,在提质上档中出力!

面对日益突出的城镇建设落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二五”以来,新一届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审时度势,突出“城市让经济更发展、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城镇。以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城市架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逐渐形成。目前,中心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0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大打“山水绿”三张牌,生态公园、道路绿化、城市广场、山体水景等绿化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中心城区集宁“三山两河”工程、化德县西山绿化工程、察右后旗杭宁达莱生态园、兴和县黄花梁公园、卓资县九曲山生态园、丰镇市北山公园……不胜枚举的绿化工程像一颗颗绿色翡翠镶嵌在城市中。2012年,乌兰察布市成功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并列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在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人居环境也明显改善。“十二五”以来,全市每年以200万平方米的速度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商品房竣工面积达到近600万平方米,超过前10年的总和,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加大城区道路、集中供热、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建设,建成市体育场、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以“三山两河”为重点,投入150多亿元,加强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城市生态人文景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平方米,成功创建了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各旗县市以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为重点,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在现有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向外看,我市的城镇化率虽有新突破,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与全区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向内看,还存在着旗县市区之间不够平衡,城乡规划不够完善,整体功能不够完备等问题。

差距意味着潜力。为保持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性,我市还需继续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城镇建设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走集约、智能、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南:8项措施优化城乡人口推进城镇化
河南省日前出台争取2020年前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8项措施,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0评论2015-01-121201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新型城镇化 江苏步伐在加快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江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将此作为江苏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过程。

0评论2015-01-081160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谈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要有所作为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布署名文章《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文章指出,旅游顺应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以实现物质的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我们把旅游作为江西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使建设旅游强省成为“中国梦”江西篇章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15-01-081115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